灰色的狂欢节

灰色的狂欢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朱,诗人、艺术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出生于1969年9月。著有诗集《驶向另一颗星球》(1994年),《枯草上的盐》(2000年),《青烟》(2004年,法文版,译者Chantal Chen—Andro),《皮箱》(2005年),《故事》(2011年);散文集《晕眩》(2000年),艺术随笔集《空城记》(2005年),艺术评论集《个案——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2008年,2010年增补版《一幅画的诞生》)等。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朱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408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12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4561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当代艺术 
  • 艺术 
  • 艺术史 
  • 朱朱 
  • 艺术评论 
  • 中国 
  • 艺术理论 
  • 中国当代艺术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迎来了一场资本与形式的狂欢,却似乎也褪不去精神贫血的灰色底调,本书围绕着这一外在环境与内在表达之间的双重变奏,系统梳理了这十年的艺术创作和事件,介绍了参与其中的几乎所有重要艺术家,并附高清作品图片近两百张,构建了一幅全面、深入的现世艺术景象。

本书介绍了数百位优秀当代艺术家,收录了近三百张由艺术家本人提供的高清作品图片,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行为等各种艺术门类,全面记录了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全书四色印刷、锁线精装,陆智昌操刀设计,是记录当代艺术乃至当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和权威文本,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来说,都是最值得珍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史著作。

2011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获奖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奖由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客先生于1997年创办,每两年举办一次,专门授予那些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优异才华的中国艺术家及艺术评论人,以表彰他们杰出的创作和评论。本书作者朱朱凭借《灰色的狂欢节》提案或2011年的评论奖,经过两年多的资料搜集和艰苦写作,本书终告完成,并获得了乌利•希克先生极高的评价:“这本书充分佐证了设立CCAA评论家奖的原因:中国艺术虽呈现一派富有生气的景象,但仍极度缺乏如此类型的独立艺术评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朱朱利用顺畅的笔锋,将一幅幅作品用精炼的文字予以连接,同时加入背景和评述,让人观看了一场视觉和艺术的盛宴。但正如灰色的狂欢之后,留下自己独自的思考更加重要。 在后极权社会的状态中,民主本来就是灰色的。灰色是美丽的。~亚当米奇尼克 像野狗一样生存~方力钧 在中国...

评分

唯有凝視他者才能反觀自我 (P396) 本文开篇以前,请允许我强化地承认,这篇书评更或许关于文字学、语言学、文学、诗歌学,而不是当代艺术,并借此想达到一个“选择性读者期待”的书写目的。 正如我其他书评影评或写作一样,我从不为别人写,只为自己而写,当然,这个”自己“...  

评分

唯有凝視他者才能反觀自我 (P396) 本文开篇以前,请允许我强化地承认,这篇书评更或许关于文字学、语言学、文学、诗歌学,而不是当代艺术,并借此想达到一个“选择性读者期待”的书写目的。 正如我其他书评影评或写作一样,我从不为别人写,只为自己而写,当然,这个”自己“...  

评分

唯有凝視他者才能反觀自我 (P396) 本文开篇以前,请允许我强化地承认,这篇书评更或许关于文字学、语言学、文学、诗歌学,而不是当代艺术,并借此想达到一个“选择性读者期待”的书写目的。 正如我其他书评影评或写作一样,我从不为别人写,只为自己而写,当然,这个”自己“...  

评分

朱朱利用顺畅的笔锋,将一幅幅作品用精炼的文字予以连接,同时加入背景和评述,让人观看了一场视觉和艺术的盛宴。但正如灰色的狂欢之后,留下自己独自的思考更加重要。 在后极权社会的状态中,民主本来就是灰色的。灰色是美丽的。~亚当米奇尼克 像野狗一样生存~方力钧 在中国...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出色的中国当代艺术史论著,采取大的主题探讨之下,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点评串讲的方式,勾勒出新世纪最初十年里,中国当代艺术的呈现生态与发展特点。作者的点评犀利到位,文字流畅优美,既富于学理性,又具备很强的可读性,把中国当代艺术与美学观念演化、社会变迁、市场环境变化以及意识形态交锋之间的关系,都梳理得清楚而细致。值得一读。

评分

3.5星。作为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Guide是相当不错的,涉及广不啰嗦,能够窥见一种形态与趋向。但问题也还是有:1)全书论及的艺术案例解读无不以政治涵义展开,那么政治性是否是当代艺术的构成性特点之一,中国当代是否有非政治性艺术,缺少对“中国当代艺术”这一概念的交代与定义;2)分析太生硬太理论,文风好像戴锦华带出来的学生一样;3)写作顺延逻辑全靠一组一组的对比,让人觉得中国的艺术家处在一个相互对立的竞争格局中,流派与个体梳理做得一般

评分

艺术能否摆脱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我的想法则是爱谁谁,喜欢就批判,不喜欢就为艺术而艺术。哦,或者正如木心所说,如果真是一个凤毛麟角的天才,那么就尽管最自我地创作,不需要关心有没有反映时代,二流的话就介入吧,但这倒是让我更加清醒,你喜欢的是那个艺术家的人格即他对社会的介入,还是他的艺术品即纯粹美学。两者能区分开吗?然而我想艺术家是很难摆脱掉时代、地理、民族对其的影响的:老一辈的人在受到沃霍尔、杜尚、劳森伯格等西方艺术家的影响后,在加上 mao 时代的塑造下,喜欢搞重复堆砌的宏大叙事,如艾未未、徐冰等;新一代的艺术家在科技的发展下,大玩多媒体,比如现在的抖音。但不管再怎样与时俱进和学习西方,大多数人还是显得精神贫血、缺乏信仰。而且中国人为了生存的狡黠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出路何在..

评分

个人感觉好久都没读过这么流畅优美的简体中文艺术评论了,比翻译体吊书袋体新闻体滥抒情体好太多了...必须支持一下。

评分

读过漏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