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系列文章七十篇,大多源自作者在《南方周末》上颇负盛名的同名专栏。作文始末,作者后记论及甚详,大抵于侍奉老母安度晚年之余,忆平生所学,思已逝老父,几十年前随父读书的片断历历在目,随手成篇,联缀在一起,是一段读书治学的经验笔记,亦是一帧乱世学人的生命片断。
买书时最喜欢将序跋作为判断依据,这本书的后记让我深为所动,而书中所载每人每事,皆可让如我这样朝九晚五之人重找到读书之乐,学得读书之法.虽天涯之上有文论作者品性不堪,且不论其可信多少,即便真如此,不因人废文,好书依旧是好书.
评分11年的年尾,我在圣诞假期两次接客的几天间隙里看完了这本书,给这一年的阅读生活画上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句号。这本书确实不错。 看书过程中频繁在想两件事儿:第一,他们家文革的时候没被抄家?怎么什么书都有?第二,我要是有这么一个长辈从小指导我读书该多好! 古人云,人比...
评分爱看范福潮的文章 爱看范福潮的文章,但不知道范先生的生平,除在南方周末发表文章外,还有其他文章、专著吗? 在那个不读书的年代,这对父子似乎与世隔绝(主要是心态上的),自管自地读书,还有范先生的父亲的朋友们。真难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素心人”,不禁让人...
评分这本《书海泛舟记》是作者范福潮在《南方周末》同名专栏的文章合集,基本上说的是自己的书缘、书事,读罢掩卷沉思,令人回味无穷。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作者侍奉母亲,追思父亲的动人片段,还有随父读书的回忆,而我们也可以从本书里极具指导性和参考价值的读书方法里得到一...
评分七号那天,摸到学而优去。 遍寻财经、旅游、文学等书架,独独买了一本《书海泛舟记》。 好久不曾当场买书(都是回去上网买),这次却破了例。为何? 第一篇翻到的是《秋水》,不读则已,一读倾心: 宣统元年秋,贝子庙住着四位山西商人。某夜吃酒,一人先醉,三人闲聊。...
初次对作者有印象,是一次在南方周末读到一篇《史大夫》,文笔隽永晓畅,印象极深,也记住了范福潮的名字。后找到了他的几本书,却没有读。如今终于读完了这本初版于07年的文集,还是喜欢他为南方周末写的专栏文字,写人状物,寥寥数笔,跃然纸上,平淡的文字下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往往意在言外,一篇文章字数不多,却余味悠长,作者父亲教习其读书做人的往事,读来很感慨,而后记中写侍奉老母、写作本书的缘由,催人泪下。我向来不善言辞,不擅表达情感,每每读到这类写亲情的文字,都联想到故乡双亲,近日种种变故之事,心绪起伏,惟愿纷乱早日度过。2016年8月3日读完
评分看的是多看的电子版。一本讲读书的书,对如何读古文、治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多有启发,对文中的父亲印象深刻。
评分看的是多看的电子版。一本讲读书的书,对如何读古文、治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多有启发,对文中的父亲印象深刻。
评分焚稿一段 作者父亲觉得自己才疏学浅,以防误导,不应将所留文字传达他人,所以将自己书稿丢进焚烧炉,令人惋惜。
评分文笔老辣。当代人能写出老派文字,不多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