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生產線

隱形生產線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白曉紅

齣生臺灣,自1991年定居英國。威爾斯大學批判文化理論研究所,杜倫大學

東亞研究所,以及倫敦西敏士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於<衛報>服務,並為

各英華文報撰稿。著有《Chinese Whispers: The True Story Behind Britain's Hidden

Army of Labour》(2008),《Scattered Sand: The Story of China's Rural Migrants》

(2012), 和《Invisible: Britain's Migrant Sex Workers》(2013)。《Chinese Whispers》

一書入圍英國歐威爾書獎(Orwell Prize)前六名侯選名單;《Scattered Sand》

一書則於2013年贏得英國「前衛圖書獎」(Bread & Roses Award)。

單篇報導作品也曾獲2004年艾瑪獎「最佳平麵新聞獎」入圍;2008年獲勞動

世界媒體獎「年度特寫報導獎」等等。

出版者:南方傢園齣版社
作者:白曉紅
出品人:
頁數:368
译者:
出版時間:2013-8
價格:NT$ 32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895382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勞工 
  • 海外中國研究 
  • 英國 
  • 華人 
  • 社會 
  • 颱版 
  • 白曉紅 
  • 臥底寫作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改編自作者入圍的報導文學作品《Chinese Whispers》,緣起於多年前的兩則新聞:

五十八名中國偷渡客在肯特郡多佛港的入境的一颱貨櫃車裡被發現窒息身亡。

如同貨品般,他們的屍體倒臥在一箱箱的進口番茄之間。從比利時的幸布若支港越渡英吉利 海峽,六十名中國男女在攝氏溫度30度以上的暑熱中一路被載運到多佛港。離開比利時不久後,貨櫃車上的冷藏裝置便被荷籍駕駛關掉,而他非常清楚貨櫃車後麵藏著六十個人。

另一則:在莫剋姆灣,二十三名在海上拾貝的中國勞工因生產要求,工頭罔顧漲潮時間,而溺斃海上。

英國社會對多佛港悲劇的反應,是漠然的震驚。社會對移民群體的缺乏認識和無知,反映在大眾和媒體對多佛港悲劇的充滿偏見的分析。而所謂英國的「華人社區」展現的,隻有強烈的精英主義和階級歧視。那些不代錶勞工階級的「華人社區」組織和領導們,紛紛與多佛港悲劇劃清界線,好像五十八名中國人的死亡,是工人和農民的死亡,與己無關。

來自天津的李然原是鐵路服務員,自認齣身城市是見過世麵的人,因為不滿於國內現狀,他決定透過仲介齣國「掙錢」。沒想到藉瞭一大筆錢讓蛇頭安排,到瞭國外,一切盡不如預期。輾轉麯摺的打工經歷,從電子零件大廠、食品加工廠、花廠、拾貝到販賣盜版光碟,沒有「身分」的人,注定得不到與勞動力相對平等的收入;各種仲介、工頭、房東的層層剝削。艱辛的路上也結識不少海外打工的同胞,每個人都是負債纍纍地咬緊牙根地苦撐,隻為能給遠在傢鄉的親人寄上微薄的薪水,盼望下一代有個美好的將來。

這是在社會檯麵下一群隱形勞動者的處境,他們為經濟繁榮的貢獻超乎我們所想像,同樣生活在文明開化的城市中,當我們在逛超市、購物消費,他們的生活卻暗無天日,每日往返於住所和工廠,隻能趁休息的短短幾分鐘偷閒打盹,磨耗生命。今日,全球化的論述已成為最熱門的市場語言,全球資本不需人類的麵孔,即可在一觸指尖之際周遊世界。跨國企業之間金融的流通,從不需受製於國界的管製。然而,全球化僅僅帶來瞭資本的自由。人民──上韆萬尋求生存,尋求庇護的勞工卻隻能前僕後繼地湧嚮看不到未來的悲慘命運。

本書特色

*從電子零件到食品加工甚至海濱拾貝等,看似文明的現實國度下,原來竟還隱藏著這樣的黑工大觀園!

*改編自非法勞工紀實報導,一則活在文明社會底層下的幽靈人口故事。

*原報導《Chinese Whispers》曾入圍英國歐威爾書獎(Orwell Prize)

「白曉紅是一位充滿勇氣和執著的作者;她的暗訪調查是揭露英國華裔勞工苦難的先驅」 --- David Leigh /〈衛報〉調查部編輯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文/白晓红 这本书中的人物和素材,来自两种报道方法:传统的采访和比较非传统的暗访(也就是卧底)报道。由于暗访是比较具争议性的研究方法,我想在这里稍作说明。 最初激发我去考虑做暗访报道的,是在英国发生的两起震惊社会的悲剧:多佛港和莫克姆湾悲剧。这两次悲剧的主角...  

評分

十多年前,英国莫克姆湾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社会的悲剧,因工头疏忽,忘记告知工人退潮时间,导致23名在岸上拾贝的中国非法劳工,因延误回岸时间而集体溺毙。“非法”代表的是没有身份、没有权利、没有保障,最可悲的是这些劳工都背负庞大的家庭债务及生活重担,每个人的家庭都仰...  

評分

马克思有句名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一个多世纪后,白晓红用《隐形生产线》中赤祼祼的现实,再次印证了大师的箴言。这一切,又恰恰发生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白晓红是华人,1991年定居英国,曾任英国主流报纸《卫报》记者。2001...  

評分

文/白晓红 这本书中的人物和素材,来自两种报道方法:传统的采访和比较非传统的暗访(也就是卧底)报道。由于暗访是比较具争议性的研究方法,我想在这里稍作说明。 最初激发我去考虑做暗访报道的,是在英国发生的两起震惊社会的悲剧:多佛港和莫克姆湾悲剧。这两次悲剧的主角...  

評分

没有体面的生活,在异国他乡受尽歧视,以廉价劳动力的身份辗转各地,甚至遭遇一些同胞的乘人之危、无情压榨,只为赚取相比国内不那么低微的薪酬,“专心赚钱,寄钱回家”。他们背负了家人的期待,花光积蓄,冒着生命危险,去往欧洲打工。虽然身处看似文明的大都市,但他们却在...  

用戶評價

评分

暗訪絕對是一種進入真實的研究方法,何等的勇氣與正義——跟這個世界恰恰相反。

评分

(序比正文好看),筆法略嫌青澀,反映內容怵目驚心。但其陰暗比起<華夏哀歌>又光明許多。不知是未能更深入臥底探訪?還是情況確有好轉……

评分

看瞭簡介之後纔看的,發現作者作瞭很認真的田野調查纔寫齣來的書,因此卻看到一本不倫不類的小說,很失望

评分

白最早的書。我自認對勞工算是友善的人,看瞭仍不免厭煩偷渡客,整理思緒之後,覺得畫分國界本來就是愚蠢的,這樣是不是又落入地域主義?隻能說資本主義是現世最大的難題。

评分

曆史悲慟。有點難以置信仿佛隱形的作者的“在場”,且十分懷疑小說式的人物心理白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