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魯迅二弟,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最瞭解魯迅的人之一。
《魯迅的故傢》是周作人晚年迴憶魯迅的重要著作之一,從“百草園”、“園的內外”、“魯迅在東京”、“補樹書屋舊事”四部分,記述魯迅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交遊情狀。不僅重筆勾勒活動於園內外的魯迅,而且兼及背景中隱現的人事物,在其“生活著的空氣”中,徐徐延展齣一捲捲清末民初風俗畫。文章沿承知堂懷人憶往之作平白真切、不落空言的風格,文字簡潔樸訥,寥寥數筆,便麯盡人事物景情,為旁人所不及。
周作人(1885-1967),現代作傢、翻譯傢,原名櫆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啓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等。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時期任教北京大學,在《新青年》《語絲》《新潮》等多種刊物上發錶文章,論文《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詩《小河》等均為新文學運動振聾發聵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創立瞭中國美文的典範。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麵,尤其鍾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跟周作人回忆儿时- - 跟周作人回忆儿时之一 ……门外面是那么大的一个园,跑出去玩固然好,就是坐在门槛上望着那一片绿的草木叶,黄白的菜花,也比在房间或明堂里有趣得多。 (摘自河北教育 2002年1月 第一版 周作人自编...
評分《鲁迅的故家》(周遐寿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一版) 此书购于南京古旧书店,时间是1988年4月3日,距今已有22年矣。当时读过,印象已稀。近年来对周作人的文字颇有兴致,翻出来重读。著者周遐寿就是周作人,因为汉奸身份,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出版时,让他换了陌生的名字。周...
評分一踏入绍兴,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那里出那么多大神。 从周家老台门的后门往外望,街上没有人的时候,你仿佛能看到民国的人,魏晋的人。 望我今生有幸得死于绍兴。
評分一踏入绍兴,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那里出那么多大神。 从周家老台门的后门往外望,街上没有人的时候,你仿佛能看到民国的人,魏晋的人。 望我今生有幸得死于绍兴。
評分跟周作人回忆儿时- - 跟周作人回忆儿时之一 ……门外面是那么大的一个园,跑出去玩固然好,就是坐在门槛上望着那一片绿的草木叶,黄白的菜花,也比在房间或明堂里有趣得多。 (摘自河北教育 2002年1月 第一版 周作人自编...
一幅紹興民俗風情的畫捲,知堂老人敘述得頗為幽默風趣,待我細添幾則讀書筆記。
评分雖然許多內容都是以前讀到過的,但作為睡前書還是很好的,隻是最近心境不佳,也很可惜。燈火篇講“青燈有味似兒時,那是很幸福的經驗,我卻是沒有”,不知道為什麼,讀周作人的有部分短文正是有“青燈有味似兒時”的童年感。
评分一幅紹興民俗風情的畫捲,知堂老人敘述得頗為幽默風趣,待我細添幾則讀書筆記。
评分名之曰故傢,筆墨所及實則貫穿瞭魯迅呐喊前的早年歲月,書分四部分,故鄉又分傢族內外,再次是旅日及初居北平;後兩部分徑以魯迅為主,看序說卻隻是附錄,果然還是“百草園”雜記寫的最好,宛如一副風俗畫捲,彼時作者年歲漸老,雖藉兄長之名,心中所存童年記憶必已醇厚如酒;知堂文章嚮與乃兄似又不似,一脈傳來各盡其妙,同樣的迴憶文章,寫在人生不同階段,心態或亦有差,“但是這到底有什麼好呢?那麼具體的也說不齣什麼來”,言語說來似也不能盡意;“魯老太太是魯迅的母親”,如此錶述仿佛路人,其距離分寸之拿捏,總須細讀纔能知味
评分一幅江南風俗畫,其人其景紛繁。寥寥幾筆就把人物或者事實敘述清楚且有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