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拉•尤素福扎伊:
1997年生于巴基斯坦,11岁时便在BBC网站发表文章,讲述她及家人朋友在塔利班组织控制下的地区学习、生活和争取儿童和女性受教育权利的情况,这些内容受到国际媒体的密切关注。年仅17岁的马拉拉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也是诺贝尔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同时,她也获得过国际儿童和平奖、巴基斯坦国际青年和平奖、《TIME》杂志年度风云人物第二名。
克里斯蒂娜•拉姆:
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她于1987年开始报道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消息,五度获得英国年度外派记者奖,以及普利巴优卡尔瓦多斯奖(the Prix Bayeux-Calvados),这是欧洲声望极高、被战地记者视为最高荣誉的奖项,目前为The Sunday Times写作。
媒体评论: 《我是马拉拉》全书充满一种向上的活力与希望,年轻的马拉拉用轻松、优雅的语言,发出了连子弹都无法穿透的坚定力量,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经历重大灾难的女孩是如何成长、如何用行动影响世界的。 读书小链接: 马拉拉,1997年生于巴基斯坦,11岁时便在B...
评分一直以来都不敢触碰现在依然存在战乱和枪弹的历史与地方,因为觉得看了会觉得痛苦与无能为力,因为会惊愕、会觉得无法想象。但是最近接连看了《帕瓦娜的守候》与《我是马拉拉》却让我感到勇气倍增,两本书一本是虚构的,一本是真实事件;一个发生在阿富汗,一个发生在巴基斯坦...
评分人们可以找到无数的理由进行争斗。但如果像那些人说的基督徒、印度教徒和犹太人都是我们的敌人,那我们穆斯林之间为什么还要内斗?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更为实际的事上:我们国内有这么多人是文盲,许多女性完全没有接受过教育;在我们的国家里,学校会被炸;我们没有稳定的电...
评分这本书可以和Ayaan Hirsi Ali的Infidel一起读。 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戴头巾的女性主义者》,谈伊斯兰宗教文化语境下的女性权利和性别平等。其中写到一点:如今我们接触的女权主义,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这其中的倾向性与局限,同样需要有反思的敏感。基于西方...
评分“我很幸运,能有如此尊重我自由思考和表达的父亲,愿意让我参与到他追求和平的旅途中,我很幸运,我的母亲能支持我和我的父亲对和平与教育权利的倡导。”马拉拉在《我是马拉拉》一书的《致谢词》中这样写道。不得不说马拉拉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女孩儿。她在一个严重歧视女性...
#地铁阅读系列# 马拉拉真是很勇敢,很佩服她。巴基斯坦的情况真是错综复杂,号称“铁哥们儿”的中国在这个跟塔利班斗智斗勇的故事里还真是没有一点存在感。
评分I am encouraged
评分Once I had asked God for one or two inches in height, but instead he made me as tall as the sky, so high that I could not measure myself. By giving me this height to reach people, he has also given me great responsibilities.
评分愿她有马拉拉的成就,却没有马拉拉或者贝布托的命运。想到将来有一天小姑娘肯定要回到巴基斯坦从政,真是揪心的要命。audio book读的非常好。
评分开始的时候,我真的觉得马拉拉和她父亲都是幻想家,做着一些让我觉得无法做到的事,毕竟在那种情况下,我觉得生存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是要推崇,但无法在那种严苛而且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呼吁教育,如果是我,我肯定做不到。但是马拉拉她让我看见了一个敢于在逆境中逆流而上的女孩(尽管我认为她许多想法都不怎么成熟),教育很重要,但是敢于为教育发声的人更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