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
许倬云先生不仅以其深厚的学养享誉海内外学术界,近二十年来他还致力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力图将历史的现实意义呈现给大众,在大陆陆续出版了《万古江河》、《从历史看管理》、《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等著作,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对于台湾历史的演变,我们应该如何抱以同情之理解?
★台湾的民主转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两岸关系,在未来将往何处发展?
许倬云先生以恢宏的史家视野与饱含情感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四百年来台湾历史的起落兴衰:从16 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台湾经历了荷兰殖民、郑氏集团、清政府、日本殖民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始终未曾摆脱本土、大陆和世界三层因素的纠缠。《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台湾的历史变迁,总结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的得失,表达了一代学人对海峡两岸未来的忧思与期盼。
2012年有一部讲述台湾历史的电影《赛德克-巴莱》风靡中国,很多看过这部说着台湾土语的历史片的人不免一头雾水。记得《看历史》杂志还为此特意推出了一期关于台湾历史的专辑特刊。事实上,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台湾历史的了解甚至不如对美国历史的熟悉程度。 作为一个学贯中...
评分以前读历史,只为好看有趣,关心有哪些人,发生什么,结果如何,波折过程、时间,都懒得搞清,偶尔见到某秘闻的不同版本,也有兴趣对比细节。的确历史的边角料是很有趣的。但是这么多年,都当故事而已。 看许先生的书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因为很久没有认真读完一本书,说不上来...
评分“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台湾歌手罗大佑的这首《亚细亚的孤儿》得名于台湾作家吴浊流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同名小说。这首歌曲与这部小说都直接地反映了台湾历史上一个非常吊诡的现象,即台湾...
评分1、历史上台湾何以与大陆联系薄弱? 相较于英吉利海峡两岸的交流频繁,台湾海峡两岸长期以来交流太少了,明末以前的中国史书上关于台湾的内容基本是空白。许氏认为是气候、人口与经济的原因。窍以为尚有民族文化心理、政治趋势倾向内陆的传统之因。 2、明清海禁政策得失 15世纪...
评分对台湾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小时候看得琼瑶剧和《新白娘子传奇》,电视剧中的台湾口音软软绵绵,北方生长的我听起来觉得甚是好听。 长大后,偶尔看看新闻,看看时事,却也觉得台湾和大陆的两岸关系并不是那么融洽,有着些疑问: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对立呢?但是也没有对其中...
适合非专业人士随便读一下,了解历史的一种讲述,以及台湾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
评分线条较粗但脉络清晰,基本上把这四百多年的几次重要转折期说清楚了,也明白了为何台湾民众对我大中华始终没有历史归宿感及文化认同感,但对于当代台湾政治经济社会现状剖析较浅,在最后潦草带过了。
评分只是七篇”讲稿“,要出成一本通识性质的书,很大程度上具有“正确的废话”这一特征~
评分不仅是大陆、台湾,而不可回避的是中国和日本,作为文化的混合体大家并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认识结构去看待、评价一个异质的他者。有学者喜欢卖弄情怀,但许老一把岁数干这工作,可以说很良心了。不太明白为何现代人喜欢玩儿高深?明明就一本亲切的通俗读物你何必非要拿写《西周史》的标准去要求它?124
评分当然是通识读本,但是对史料的驾驭和文字的把控真的好。看完《风柜来的人》又从书架上找出这本,也算是读书选片“扫雷式”的癖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