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ral Economy of the Peasant

The Moral Economy of the Peasan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耶鲁大学政治科学和人类学斯特林教授、农业研究计划主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其研究兴趣包括政治经济学、无政府主义、意识形态、农民政治学、革命、东南亚和阶级关系等。主要著作包括《马来西亚的政治意识形态》(1968)、《比较政治腐败》(1972)、《农民的道义经济学》(1976)、《弱者的武器》(1986)、《统治与抵抗的艺术》(1992)等。

出版者:Yal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James C. Scott
出品人:
页数:254
译者:
出版时间:1977-9-10
价格:USD 26.00
装帧:Paperback
isbn号码:97803000219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农村研究 
  • 政治学 
  • Scott_James 
  • 人类学 
  • 东南亚 
  • 经济学 
  • 英文原版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This original and compelling book demonstrates that the fear of food shortages explains many otherwise puzzling technical, social, and moral arrangements in peasant society. Using lower Burma and Vietnam as examples, Scott shows how the transformations of the colonial era systematically violated the peasants' "Moral Economy" and created a situation of potential rebellion.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读书报告 斯科特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通过对东南亚的农民境况的实证分析,探究农民的生存和反叛的问题。在书中,他提出了农民的道义和生存伦理,东南亚社会的殖民化过程中农民遭遇的生存危机和道义危机是促使农民反叛运动形成的原因。他引用了一个比喻来...  

评分

以下讨论的其实不是关于Scott的书本身,而是针对此书的评论。没别处可放,就也姑且放在这儿吧。 ---------------------------------------- Robert Bates and Amy Curry, 1992. “Community versus market: A note on corporate village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评分

生活在生存线上下的农民的规避风险的耕种行为在经济学上是可理解,风险规避者就会选择风险小收益低的耕种方式。但是,这里面确实是有矛盾的,因为农民的耕种行为是生产行为,经济学一般假设生产者是风险中性或者风险偏好的,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基于这样的假设。那么,问题来了...  

评分

评分

本书主要以对于东南亚农民的生存状况研究为依托,讨论了农民的“道义经济”理论。我认为全书结构是以 “生存伦理”——“道义经济”这组概念为基础,通过概念引申出在殖民地化之前的农村,组织了哪些以此为基础的制度性安排。而在殖民地化之后,这些制度安排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  

用户评价

评分

啰嗦,稍显杂乱。不过了解了农民的基本生存逻辑,农民的保守性的来源,有助益。不过我倒很担心执政者看了以后更加坚定“就给农民管饱饭吃,保证不造反“的信念。

评分

对于剥削理论分析一章极有灼见,相对剥削理论的延伸,可作为大多数农民反抗运动研究的引子。农民对生存的道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动的讨论,在Scott之前虽然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本书明显受Moore和Wolf对既往价值结构及其历史途径的分析的影响。但Scott却又将既往过于依赖结构,忽视现象及经验本身的研究,作为批判起点,令农民自身成为“农民反抗问题”的主体。Scott在最后章节试图作出更宏大尝试,将道义、经济、社会结构囊括,作出叛乱根源的叙事。但或许前面对农民个人-社会之上道德感形成及表现着力过多,结尾的跨度稍显无力。另外,可惜Scott在前言强调尚未读到Paige的作品,或许二人本会有场“结构本身-现象本身”的精彩辩论。

评分

英文不好读,越到后面越甚

评分

道义经济学概念实针对强国家理论和当时马克思主义者:外源性(殖民者带来的)现代化国家以数字化管理、划一化税收、城市中心的官僚层级来保证公共资金,推进市场经济,促进地主富人阶层商业化,物化作为生存风险保障的本地公共资源,摧毁农村中贫富阶层之间的剥削—索取平衡机制。农民逆来顺受及激烈反抗中的保守性并非虚假意识和接受文化霸权,更难以绝对剥削数去推论剥削强度,而隐含着生存至上、躲避风险、缓冲市场冲击、保障群落村落中社会地位的道义经济及对富人财富和义务之诉求。实际上还是经济理性解释居多,声称形成的文化社会秩序主要在弱者武器中进一步阐释。说不提出解释农民叛乱原因理论,但结尾呼之欲出:道义平衡脆弱、市场经济波动大、人口剧增、生态恶化等危机时刻,精英政策若不调整,最容易激起农民微观生存危机以致叛乱。

评分

英文不好读,越到后面越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