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诗人,作家。二十世纪70年代生于新疆哈密,汉族。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诗作入选百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午夜葡萄园》,曾获得多种诗歌奖项,2011年获第三届“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
同时从事小说、散文、评论创作,有长篇小说《木兰》、散文集《和生命约会四十周》、《王洛宾音乐地图》等。
2010年迁居广东东莞, 专事写作,系东莞文学院签约作家。
讲述80后、90后打工女孩的寻梦历程
追问现代工业洪流中的个体命运
在东莞,这个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数百万女孩从乡村奔赴这里,固定在流水线旁,日夜重复着机械的劳动。
在工厂,女孩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
在流水线上,人是固定的螺丝钉,每个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都被清晰而准确地规定好。一个简单的动作,一百次地重复,一万次地重复 ,一万次乘以一万次地重复。一切围绕着机器旋转,人成为无意识的附庸。
2011年,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先后在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只有亲历过工厂生活的人,才能写下这样细致、敏感、真实的记录。
看《工厂女孩》使我想起了2008年的一次个人“调研”。当时正值金融风暴,然而到底那场太平洋的风暴对我们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媒体却对此莫衷一是,也有媒体报道在东莞的鞋业频临倒闭。当时,我跟着我爸开着自家的小福特跑去厚街转了一转。现在想来确实好笑,唯一的解释是,我闲...
评分看《工厂女孩》使我想起了2008年的一次个人“调研”。当时正值金融风暴,然而到底那场太平洋的风暴对我们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媒体却对此莫衷一是,也有媒体报道在东莞的鞋业频临倒闭。当时,我跟着我爸开着自家的小福特跑去厚街转了一转。现在想来确实好笑,唯一的解释是,我闲...
评分文=独居江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江南的故事酒馆 我的青春已逝去 一个人在东莞,转眼就快N年。这些年对我来讲,是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是青春期的完结,是人生的分水岭。但是对东莞这座年轻的城市而言,也许只是一个转身的瞬间。 N年前随同学来到东莞,随身携带的,除了简单...
评分所谓记录片文体,一位合格的作家通常会选择两种视角,要么是高高在上不掺杂一丝主观好恶完全中立客观的上帝视角(例如《金翼》,这样的研究通常是建立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加入一定的推理与想象),要么是完全平等,深入其中同喜同悲,冷暖与共的同伴视角(例如《江城》,也...
评分最近连着读了丁燕的《工厂女孩》与张彤禾的《打工女孩》,但我喜欢前者更多。张彤禾拿自己因求学工作的漂泊与女工们因生活所迫的迁徙联系在一起,说着对家这个概念的认识模糊。但张的处境显然比女工们好很多,她以俯视的姿态记录女工的哀乐,替她们叹气抱苦,并用宏观视角从大...
看了这本之后,觉得打工女孩还不错
评分不喜欢作者矫揉造作的口吻,酷似动物世界的解说词;但书中转述的东莞客家祠堂那副对联叫我动容,客家人在千年的迁徙流寓中终究养就“年深处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的归属,但女工们永远没有这个可能,They belong to nowhere。
评分作者为写这些女孩们的故事亲自下工厂体验,本是很好的iniciate。但是写成了抒情、散文和纪实掺办的,感觉有点儿不伦不类。有些故事和观察还是很好的,但每一篇读完都觉得不够深入,让人意犹未尽。
评分更喜欢张彤禾的《工厂女孩》,城市人类学的立场,带着距离、尊重、真实和善意;不太喜欢丁燕这种诗化现实的描述,太多个人色彩,描写一个和自己北京完全不同的群体,用这么多个人笔墨,其实挺不尊重的。
评分与我想象中的内容很不同,有些失望。作者在后记中依然不吝篇幅地说自己体验生活有多辛苦,却依然摆脱不了她深入工厂的目的性。语言中过多的个人情感,缺少了纪实性。要么写成小说,要么去掉一半的篇幅加入更多的事例。也许会好看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