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法兰奇,出生于伦敦,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年。他是中国问题分析师和评论家,其文章得到广泛转载。其作品包括一本北韩史、上海广告人与冒险家卡尔·克洛的传记、外国驻华记者简史。保罗·法兰奇还著有:《镜里看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毛泽东时代的驻华外国记者》《卡尔·克劳--神奇的中国通:一位美国人在上海的生活和冒险》《北韩:偏执的半岛的现代史》《旧上海的A到Z》。
晏向阳,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翻译工作十余年,教学研究兴趣在于英美社会文化发展,翻译主要集中在当代英语文学和学术专著。
《午夜北平:英国外交官女儿喋血北平的梦魇》内容简介:1937年1月,一位年轻英籍少女——英国外交官19岁的女儿被谋杀,此事震惊了整个北平;中英警方随即开展了调查,但因随后战乱延绵和双方当局的阻挠,案件的侦破不断被搁置,最后不了了之,凶手逍遥法外——直到如今。75年后,历史学家保罗•法兰奇辗转中外,翻阅了所有的案卷,走访案发地点和相关人员,为这一桩当时被否定的神秘案件最终揭秘,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时代终结。一桩悬而未决的谋杀案揭示了旧时代中国不为人知的残酷现实,更让一个罪恶与光辉并存的奇幻般的时代重现于读者眼前。
“帕梅拉案”是一桩民国奇案:被凶残杀害并取走内脏的少女、生活在北平的英国领事倾力追查、抛尸地狐狸塔的狐狸精传说,都令此案充满话题性。而案件又悬而未决,引人遐想,故而时常出现在民国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中。 英国作家保罗·法兰奇研究了关于此案的大量文件、书信,结合...
评分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他曾亲眼看见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清帝退位和接续不断的内战,他说,只要老存着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北平就是天底下最可靠的大城,不管有什么灾难,到三个月必定灾消难满,诸事大吉。 这是老舍先生小说《四世同堂》的著名段落...
评分第一次知道《午夜北平》(Midnight in Peking)是在阅读国外杂志的书评上,看介绍宛若是一个民国传奇故事,并未太在意。后来在姜文的《邪不压正》中,《午夜北平》提及的案件也被多次提及,而且成了推动故事走向的一条副线,姜文似乎对此还感到不够过瘾,一度传来消息是他干脆...
评分很精彩的历史侦探小说。乱世北平的浮世绘。当然对熟悉近现代史的中国人来说,“乱世”过于浅白了。内容倒是噱头十足,猎奇性极强。七七事变前夕,暗流涌动,前英国领事养女被谋杀。被害者是真正的悲剧,生下来被抛弃,入孤儿院;被收养后没几年,养母病逝;大好青春尚未绽放,...
评分有多少冤魂,从未得到安息。
评分这本书让我想起史景迁的《王氏之死》。谁要说这是一本小说,那么史景迁真的就是小说家了。它讲述了一个其实并不很复杂的谋杀案,但更重要的是还原了一个时代。帕梅拉之死在1937年北平的汹涌波涛中只是一个小浪花,转瞬即逝,没有人顾及,除了那位年迈的执着的父亲。没有那位父亲的坚持,也就没有在很多年之后依然让人想起北京二环之下埋着一位英国女孩的《午夜北平》。
评分旧版比新版少了附本“恶土”,猜测附本会让整本书升华很多。可能是作者发现这个案件固然有意思,但是将帕梅拉案当做揭开北平一个由外国人组成的隐秘社会的切入口更有意义。至少在这个版本里,对于社会史的叙述有些薄弱,重点还是在对于北平社会细节的描摹。由于历史材料的限制,对于最终凶手的推断实际上还显得证据不足。
评分地方史中有很多细节都非常值得挖掘。法兰奇选择一个比较有写头的点,帕梅拉的无头案不仅有神秘色彩,而且牵涉到英国、日本以及旧中国等几方力量,可以将二战初期风云变幻的那段历史通过这一个小的切口进行展现。虽然案件的还原未必是真相本身,但法兰奇所做的工作已经让这一事件的细节得到充分体现。然而,个人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只能从微观层面稍稍触及中观,却没有将大历史串在其中,这是此处不及《万历十五年》、《王氏之死》等类似题材书籍的地方。另外翻译还算不错,不过一些细节地方还未做够,比如将朝鲜 翻译为 韩国 等错误,是绝对可以避免的。
评分北平的面貌注定了如今北京的属性,南二环依然存在城乡结合部,东三环已经是洋人的新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