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卡波特 (Truman Capote,1924-1984)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1924年出生于新奥尔良,幼年身世坎坷,11岁开始文学创作。1958年,成名作《蒂凡尼的早餐》问世,奠定了“战后一代最完美的作家”地位。1966年,代表作《冷血》出版,仅两周即登上美国畅销书榜第一位,且雄踞一年之久。这部“非虚构小说”开创了文学创作的崭新形式。
1984年8月25日,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洛杉矶友人家中,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第一次读到《冷血》,至少已有十年了。 那时候,对所谓“非虚构小说”很奇怪,不就是报告文学吗,为什么要叫“非虚构纪实小说”? 从第一页里,常常感到一股遥远的牧歌之声。 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安静地生活,宁静地享受夜空和秋收的快乐。 他们从来不曾想到会有灭顶之灾。 ...
评分迪克和佩里,这两位坏人。他们获得假释后一路旅行、抢劫、骗人。然后走到堪萨斯州的小镇上,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谋杀了克拉特先生一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59年美国堪萨斯州。凶手和受害者之间不认识,一桩无明显动机的杀人案。充满了不可预测的人性之深。 故...
评分06年,好莱坞将杜鲁门•卡波特写作《冷血》的经历搬上了银幕。39岁的菲利普•霍夫曼凭借对卡波特极富层次感的诠释,获得了这一年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奖。 在他呈现的卡波特的特点中,最令我着迷的是卡波特的冷酷。它使人倒吸一口冷气,也正是它,使我非常渴望并如愿以偿的...
评分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在一堂《大众传播学》的课上,授课教师李苓带我们做了个“小游戏”。 她叫了十来名同学走到教室前面,排成一排,然后在第一位同学耳边讲了一句话。再然后,一位接一位同学以”咬耳朵“的方式将这句话传递下去。当最后一位同学说出那句话的之后,李苓老师也将...
文笔不是很合我胃口。现在多少人在学Capote这种写法报道crime story,有些片段情绪饱满,但我觉得太拖沓了且明显带有作者自己的偏颇,比如对Perry着墨更多,也让人对Perry的同情比Dick多,虽然Perry的一生确实坎坷。对Perry的描绘仍然缺失了一些东西,最后我还是看不懂这个人
评分文笔不是很合我胃口。现在多少人在学Capote这种写法报道crime story,有些片段情绪饱满,但我觉得太拖沓了且明显带有作者自己的偏颇,比如对Perry着墨更多,也让人对Perry的同情比Dick多,虽然Perry的一生确实坎坷。对Perry的描绘仍然缺失了一些东西,最后我还是看不懂这个人
评分笔力越到后面越强劲
评分作者用小说的笔法写纪实的题材,细节很多,情绪感染力很强,意在探讨冷血凶案最后的心理本源。个人不确定这样的手法到底是离真相更近,还是更远了。这么有名,还是可以读读。个人不是最喜欢。
评分Capote's attitude towards Perry in the book is obscure, sometimes with consonance and pity, sometimes with mockery. I don't know if he was intentionally concealing his emotion, or it's just from his deepest understanding of Perr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