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楓,1956年生,四川重慶人。1978年入四川外語學院,獲文學士學位;1982年入北京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1985年到深圳大學中文係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爾大學,獲神學博士學位。 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客座教授、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學術總監、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研究員。
這本書是一次中西思想史的巡禮和對話。中西文化精神的品質存在巨大差異,它們並不能互譯,最為根本性的不同就是拯救與逍遙。中國精神中,恬然之樂的逍遙是最高精神的境界,孔子也說“吾與點也”。佛道更不必說。而西方精神,受難的人類通過耶酥基督的上帝之愛而得拯救,人與親臨苦難深淵的上帝重新和好是最高境界。這兩種精神品質的差異乃是“樂惠文化”(李澤厚語)與“罪惡”“愛惡”文化,超脫與救贖的精神衝突。本書是在救贖與超脫,拯救與逍遙這兩種不同的精神方式之間展開的這場精神衝突的對話。
1)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的解决,一是满足本我的需求,恶的放纵,虚空。二是压抑超我,即停止追问绝对的超越,以减轻不得的苦楚,超然。 人依靠自身确立意义,要么承受恶与虚无,在荒诞中游荡,要么自杀。或者以审美的超然沉浸在人世,不去追问绝对的精神,以此自欺。而基督...
評分在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那个年代,写信成为最普遍的交流方式,除了同学之间写信,还通过各种交友小报上的信息来找朋友。我就和一位邯郸的男孩通过信,还互寄照片。后来,觉得大家不在一个层次,总写些生活琐事实在无聊,就断了。那时有一位在扬州读书的同学常常来信,他的字写得...
評分在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那个年代,写信成为最普遍的交流方式,除了同学之间写信,还通过各种交友小报上的信息来找朋友。我就和一位邯郸的男孩通过信,还互寄照片。后来,觉得大家不在一个层次,总写些生活琐事实在无聊,就断了。那时有一位在扬州读书的同学常常来信,他的字写得...
評分在中西對話中消弭中國傳統儒釋道?
评分在中西對話中消弭中國傳統儒釋道?
评分接受某種善的絕對價值的存在,以理性超越理性自身,這種超越不是棄絕理性,而是規定理性自身的界限。拒斥不應是無條件的,正如確信不應是無條件的。這是作者的核心觀點。對於中西傳統中的資源/缺陷同樣進行整理,中國的傳統實踐理性在這種比對中顯齣虛妄,而西方的虛無主義雖然比前者高一層次,有前者所無,卻也走嚮另一種虛妄,雖然比起前者層次略高一籌。歸結到最後,這兩種形式的虛妄都是其取消瞭一種絕對的善的價值與信仰所緻,由此顯明理性自然先應具有,然而也還須明確自身的界限,理性之上應當有一個超越的價值。最終的善既非逍遙的自由,也不是擔當惡與荒誕的自由,而是愛與信仰。不過說迴來,作者偏重宗教大概也是一種局限,相比之下我更認同政治哲學、倫理學中的價值作為一種至善的追求,畢竟中國沒有基督教那樣的宗教。
评分雖然他說應把比較的二者置於同等虛妄的狀態,但好歹是思辨完成後再成書,行文還是妥妥地尊基督和超驗,以西哲之思辨拷問莊老的正當性,那結果不言自明
评分以詩的語言寫的哲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