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1905-1980),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享有“世纪伟人”、“世纪的良心”之盛誉。他的学说曾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产生深刻影响,且至今仍具有生命力。
萨特将他的存在主义解释为“生活和行动的哲理”,“自我选择”论即其基本命题。萨特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人们自己的抉择,人的存在价值有待自己去设计和创造;他认为选择的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无论处境多么恶劣,人毕竟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决定行为走向,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而萨特的存在主义首先意味着独立思考和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
萨特善于运用小说、戏剧等艺术手段象化地图解其思想、学说,使之更加清晰易懂,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萨特文学作品的最大特色是直接介入当代社会生活。展示人们共同的生活处境,将人们面临的选择提到哲理高度来启发人们深思。特别是他的戏剧,往往将极限状态下的人生选择置于戏剧冲突的中心,具有很高的挑战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内容节选:《他人就是地狱》
在写《禁闭》时,我有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的考虑。就内容来说,如果我想以戏剧的形式来表现存在主义的某些观点,那是因为我没有忘记我在德国战俘集中营里的感受,那时我时刻都整个地处于他人的注视之下,自然这就形成了地狱。就形式而言,我想考虑那些演员的要求,他们不能容忍别的演员有比他们更多的台词。所以我就想把剧中的人物始终放在一起。
每当我写剧本的时候,总少不了意外的原因和深刻的用意这两个方面。偶然的原因是,当我在1943年底和1944年初写《禁闭》时,我有三个朋友,我很想让他们演一出由我写的戏,而且对他们一视同仁,决不优待任何一位。这就是说,我要他们时刻都留在舞台上,因为我心里想,如果有一个人离开了舞台,会想,在他不在的时候,他人会有一个更好的角色……所以我想让他们谁也不离开谁……
《他人就是地狱:萨特自由选择论集》(醒客悦读)由国内研究法国哲学的学者关群德等翻译,北京大学杜小真教授作序介绍。本书翻译文字准确考究,简练中肯,为存在主义在中国的风靡,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存在主义提供了可靠的阅读文本。
虽然不完整 但就这些片段的组合 让人有了新的认识 他人就是地狱 了解萨特 我觉得可以当做一个随读来读吧 不成体系 但却丝丝入理 我觉得这种论集 关键在译者的智慧了 老版本的读物是我的最爱 但是建议看全集
评分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也决定性格。这点放在加缪和萨特身上,尤其明显。如果除了李白杜甫之外还有什么伟大的友谊的话,我第一个会想到的是萨特与加缪。萨特的父亲在萨特15个月大的时候因热病死于印度;加缪的父亲死于一战。两人相遇后一见如故,却终因观点不合而分道扬镳。 加缪的...
评分萨特在《为了一种境遇剧》中提到:“如果认为人在一定的境遇中是自由的,他在这个境遇中,并且通过这个境遇选择自己,那么就应该在戏剧中表现一些简单的、人的境遇。”再透过萨特的哲学想象,不难发现,萨特的境遇不是一般的生活情景和人际关系,而是经过了人为精心设置的“地...
评分与其走马观花的读一百本书,不如认真思考读好一本经典来得更有益。生命的时间有限,人不可能读遍天下所有书,读书在于精,精读,精选它的质,不在于多。要静心看懂作者真正所表达的意思,他所要倾吐的一切,他所获得的一切,读者收益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好好的读...
评分“不管我们处于何种地狱般的环境之中,我想我们都有自由去打碎它。如果有谁不去打碎它,那就是他们自由地留在其中,也就是说,他们自由的将自己置于地狱之中。” 如果说每天照着太阳推石头的加缪像个不折不扣老庄样的智者,那么成天嚷嚷着自由选择论的萨特比较像个敏锐的激进...
语言很温婉~不愧是文学奖得主~
评分: B565.53/4225-15
评分: B565.53/4225-15
评分启蒙读物,想了解他的思想还是太浅了
评分存在先于本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