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人类学 工人阶级 教育 英国 民族志 社会学人类学 社会
发表于2024-12-23
学做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跳出我天地》里,比利·艾略特的工人父亲坚持认为男孩子应该学拳击,而不是跳芭蕾;《光猪六壮士》里,下岗的工人们告别钢筋水泥,在聚光灯下跳起脱衣舞却收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
啤酒、烟草、男性气概的业余爱好、幽默但粗野的对话.....是电影给我们展示的英国工人掠影。
而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的保罗·威利斯教授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子弟为何选择继承父业——这就是《学做工》一书所呈现给我们的精彩内容。
2013年3月,《学做工》这本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终于由译林出版社推出中文版,威利斯先生也将首次和中国的读者见面。
本书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向我们解释了工人积极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 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新文化生产的结果。中文本还收录了作者于2000年所做的访谈,以及专门为中国读者写的序言,有助于读者从一个比较历史的角度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青少年教育和失业问题。
曾任英国基尔大学管理学院社会/文化民族志教授,现执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是《民族志》期刊创始人兼高级编辑。1977年出版《学做工》,奠定了他在民族志、教育社会学/人类学领域“突破性”人物的历史地位;1978年出版在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完成的博士论文《世俗文化》;1990年出版《大众文化》;2000年出版《民族志的想象力》,讨论如何用民族志如实展现“活生生的日常文化”。
依然是教育与再生产的问题,反学校文化如何在社会心理层面给予小子们自我支持和价值,进而心甘情愿地接受结构性命运,本质上遵循了一种霸权的逻辑,让实践者被接合到结构性的再生产之中。那些抵制、反抗、找乐子、找刺激,包括洞察说到底不过是小聪明罢了。民族志的故事很熟悉,理论分析稍显乱。
评分有趣但漏洞百出
评分勾起对现实的无数次重访,主角们用反向的价值建构试图消解权威,却最终关闭了自身向上流动的可能,并被更大的结构所吞噬。
评分读了一个星期,终于读完。民族志部分因为有趣,读得较细致,分析部分读得比较略。研究者通过三个方面的观察和三个层次的分析,较系统地分析了工人阶级子弟如何以及为何继承父业,换而言之,阶级是如何固化的。最有价值的核心,在书里也确实反复出现的一种表达,是悖论性质的:工人阶级子弟在反中产阶级文化的同时,无形间稳固了既有的阶级结构,实现了自我的再生产。他们自甘如此地把父辈的体力劳动延续下去,仿佛掉入了陷阱。
评分虽然从小生长在工人阶级家庭,但是却并没有意识到威利斯提出的这种反学校文化的问题,这种文化在我们的子校中是由附近农民的孩子来扮演的。工人阶级的孩子则基本上属于书中的“书呆子”。
在乘坐“灰狗”穿越美国各州旅行时,我一位朋友听到身旁两位美国黑人平民(他们的穿着、谈吐以及乘坐灰狗本身都证实了这一点)的谈话。当其中一人说到自己女儿考上了大学时,另一位以惊讶的语气问:“Why(为什么)?” 这番话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一个...
评分记得初读《1984》的时候,我深深讶异于无产阶级的形象竟然如此猥琐、下流而无助,从而毫不犹豫的把它当做奥威尔为了控诉敌托邦而作的艺术虚构。 直到我看了这本《学做工》。 但从前的信念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一厢情愿,国有企业双职工家庭出身的我,人生的前15年都在生活区大院里...
评分 评分学做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