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玛雅人宣称的历史终结之年,犹如一条乌洛波洛斯蛇(Ouroboros),头部衔住尾部,形成自我缠绕的圈环。这是时间循环的连续体,接续着死与生、绝望与希望、终结与开端的两极。它描述了世界自我更新周期的刻度。今天,我们正站在这个伟大的刻度之上……
朱大可创作的《乌托邦》讲述了他眼中我们未曾体会到的建筑与城市!
花园:莺歌与毒药
花园是女人的乌托邦
花园是亡灵的安魂所
江南园林的折叠时空
章华宫的细腰文明
阿房宫的辞赋火焰
圆明园的奢靡幻像
迷墙:风景与哲学
墙的精神分析
长城脚下的国族叙事
哭墙上的眼泪与教义
柏林记忆:大墙、逃亡和涂鸦
世界需要一张轻柔的皮
中国建筑的母题冲突
石器文明与木器文明
三维民族与二维民族
圆形政治与矩形政治
照射中国的光线
感官饥饿的庆典疗法
火炕:人口制造业的最大机密
瓦斯灯里的忧伤气体
电灯是权力的象征
霓虹灯下的哨兵
光明城市的乌托邦
焰火影像的礼赞
权力美学与新建筑运动
赢政和朱棣的形象工程
奇迹背后“看不见的手”
高楼上的“顶戴”和“皇冠”
摩天大楼的阳具政治
混凝土暴政和城市硬化危机
十里洋场咏叹调动
情欲在上海尖叫
外滩的精神分裂
南京路的歌舞霓虹
衡山路的文化碎片
淮海路的肉身战争
空间的乌托邦
西方想象运动中的身份书写
第三世界的乌托邦面孔
谁主沉浮:两种旧天地的博弈
“新天地”:青砖和玻璃的双重神话
祈福新村:第二代建筑乌托邦运动
华夏地理牛皮书
徽州民居的权力布局
乌镇的乌托邦
丽江与大理的双城记
跋
朱大可是文化学者,他眼中的建筑,有着常人眼中所看不到的文化意味,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读一本书,原本就是借助他人的眼光,望向熟悉的事物,发掘不同的意义。对同一所建筑,诗人所见,是兴亡,是风景。对里面的人来说,是居所,与家事相关。建筑者来看,是构造,...
评分朱大可是文化学者,他眼中的建筑,有着常人眼中所看不到的文化意味,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读一本书,原本就是借助他人的眼光,望向熟悉的事物,发掘不同的意义。对同一所建筑,诗人所见,是兴亡,是风景。对里面的人来说,是居所,与家事相关。建筑者来看,是构造,...
评分朱大可是文化学者,他眼中的建筑,有着常人眼中所看不到的文化意味,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读一本书,原本就是借助他人的眼光,望向熟悉的事物,发掘不同的意义。对同一所建筑,诗人所见,是兴亡,是风景。对里面的人来说,是居所,与家事相关。建筑者来看,是构造,...
评分朱大可是文化学者,他眼中的建筑,有着常人眼中所看不到的文化意味,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读一本书,原本就是借助他人的眼光,望向熟悉的事物,发掘不同的意义。对同一所建筑,诗人所见,是兴亡,是风景。对里面的人来说,是居所,与家事相关。建筑者来看,是构造,...
评分朱大可是文化学者,他眼中的建筑,有着常人眼中所看不到的文化意味,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读一本书,原本就是借助他人的眼光,望向熟悉的事物,发掘不同的意义。对同一所建筑,诗人所见,是兴亡,是风景。对里面的人来说,是居所,与家事相关。建筑者来看,是构造,...
文化视角下的建筑评论,有一些蛮有意思的观点,不过版面设计的配图实在有点偷懒。比如对花园和女人之间隐秘的联系的揭示。比如咫尺山水的园林,作者称其为对权力美学的解构和一个折叠了的时空。比如对墙这一建筑要素的分解阅读,以及工业化、城市化以来中国所面临的碰撞和迷思。
评分评论里有句说的好,文气冲冲的城规批评……… 不过,长城,花园,城墙,这些意象的评论还是有启发的,相关主题用历史角度解释可能会有意思~
评分是建筑的秘密,也是文化批评。难得的好书,觉得整个系列都可收藏
评分文学与建筑的简短抒情,对于城市现象和三十年经济腾飞背后的辉煌与落寞,用文人眼里的气质氤氲开来,实话是,看到了俞孔坚老师的影子,同样角度的思考和,一个是痛心疾首的责任感,一个是气若神闲的反讽和批判。园林和景观,毕竟是不同。由此,特别赞同俞关于学科的定位,牵客骚人的情怀,还是留给园林吧,我们还是要回到土地。
评分目前为止最喜欢的文化批评书籍。作者用语精妙但不华藻,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剖析社会生活历史中的种种现象,专业但不深奥,易懂但不肤浅。乌托邦,原以为与托马斯摩尔有关,最终书名源于中国的乌托邦之镇乌镇。建筑与文化,谈及人类史,历史,文学,用符号,意象,文字,标识,刻画出古往今来各类建筑的美丽与丑陋。但在书中,尤其是后面,作者似乎在传递一种观念:只有古朴和老旧的是值得称赞的,现代文明与人类进步对建筑与文化造成了破坏,对新的当代的元素批判的有点用力过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