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Ray Huang) 著名曆史學傢。
1918年生於湖南長沙,2000年1月逝世於美國。抗戰期間及戰後,曾擔任國軍下級軍官十年;自成都中央軍校畢業後,任陸軍第十四師排長及代理連長。1943年加入駐印軍,任新一軍上尉參謀。1944年5月曾在緬甸密支那負傷,受頒陸海空軍一等奬章。抗戰結束,任第三方麵及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司令部少校參謀。1946年參加全國考試後,獲保送入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後曾任國防部參謀。1950年以中國駐日代錶團少校團員的身分退伍。再度赴美後,於密西根大學攻讀曆史,獲博士學位(1964)。曾先後在南伊利諾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任教,又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著有《萬曆十五年》,《中國的大曆史》,《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地北天南敘古今》,《放寬曆史的視界》,《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等書。曾參與《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國史》的編寫。
一九四二年上半年,日軍占領瞭緬甸全境,印度岌岌可危,一旦失守,日軍可以直趨中東,控製印度洋。緬甸的淪陷對中國戰場也産生瞭嚴重的影響,滇緬公路被切斷,西南的國際交通僅靠“駝峰”航綫維持。因此,中、美、英三國都認為必須反攻緬甸。
一九四三年春,中國駐印軍的補充、訓練大緻完成,反攻緬甸,打通中印公路的時機業已成熟。二月的一天清晨,黃仁宇和一群軍官作為先遣部隊,飛過“駝峰”到達印度的藍伽姆,設立新一軍的總部,此後一年半他就參與瞭反攻緬甸的行動,並且成為一名前綫觀察員,當起瞭戰地記者,一邊服役一邊寫瞭十餘篇文章,投到當時最負盛名的《大公報》及其它報章。一九四五年三月結集後由上海大東書局齣版,成為黃仁宇的第一本著作。
本書在齣版六十年後重新問世,正可帶領我們進入黃仁宇心路曆程的齣發點,對於黃仁宇的人生觀與曆史觀當有更多的瞭解。
本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黄仁宇在缅甸的战地日记,都是公开发表于抗战时期。后半部分是个人自传《黄河青山》的节选。从文字来说,黄仁宇不是个好的作家,文字谈不上优美,也许这就是记者和作家的区别吧。当然,他也并不是以作家留名于世。从内容上看,战地日记由于是发回后方...
評分黄仁宇的第一本书,讲述1943到44年中国驻印度军反攻缅北的战役。黄是作为一线战斗兵员亲自参加战斗,同时作为“业余新闻记者”描述他亲眼所见。真正的战争,战车攻击、飞机轰炸、负伤、炮兵战斗,读来历历在目,如在昨天。黄仁宇自述,整个写作过程,郑洞国副总指挥(美国史迪...
評分新星岀版社,2007年5月。黄仁宇著。 以《万历十五年》蜚声学界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早年竟有这样一部亲历亲见亲闻的战地通讯,其文学价值,直可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的《战地随笔》相媲美。而作为国人,读之更为亲切,更有吸引力,更加激荡人心。1943年,中国远征军...
評分请您吞咽一口水,把背脊挺直了,瞅一眼我给您展上的这扇窗。 窗外是缅甸北部某座野山林。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硝烟味,林间只闻见炮声隆隆。时间是一九四二年,一个身穿美式军服的中国小伙子趴在山坡地上躲炮击,凶猛的日本皇军五十六师团正向撤退的中国远征军进行无情的炮击...
評分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文:蔡朝阳(原载于燕赵都市报) 我读许倬云,总觉得他是一个对母族文化满怀感情的世界公民;读黄仁宇,总觉得他是一个有世界眼光和现代治学方法的中国人。许倬云将自己放置在了人类之中,他的中国史就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两者没有本质性的分判点。黄...
黃仁宇的第一本書,講述1943到44年中國駐印度軍反攻緬北的戰役。黃是作為一綫戰鬥兵員親自參加戰鬥,同時作為“業餘新聞記者”描述他親眼所見。真正的戰爭,戰車攻擊、飛機轟炸、負傷、炮兵戰鬥,讀來曆曆在目,如在昨天。後記《黃仁宇迴憶 印度與緬甸》尤其值得一讀。
评分黃先生記得很細,也和他日後的以小見大一脈相承
评分若乾年後再看,有些水。
评分還是高於戰地報告平均水準滴。應該說3.5星的水平更為恰當。
评分若乾年後再看,有些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