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托兰:1912年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青年时代的托兰根本没有想过会成为历史学家,他那时的梦想是成为百老汇的剧作家。大学里,托兰学的就是戏剧创作。大学毕业后,他背起行囊走遍了美国。四十二岁以前,他是个事业上不成功的剧作家、官场里得不到赏识的军官、家庭生活中的失败者。1954年,有人约托兰写一部有关大飞艇的书,他利用在空军服役时的关系,走访了众多飞艇时代的亲历者,掌握了大量独家的第一手材料。这本《天空中的船只》使他一举成名,也正是从这一年起,他开始了“在历史中的生活”。托兰的著作侧重史料的搜集和对当事人的采访。在书中,他会把所知的一切全部告诉读者。他写的历史著作有:《从乞丐到元首》、《日本帝国的衰亡》、《战争之神》、《丑闻:珍珠港事件及其后果》、《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其中这本《日本帝国的衰亡》使他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
在《光荣与梦想》中,美国从罗斯福时期开始至杜鲁门时期结束与日本以及诸盟国的回合交制令我好奇,从而读了这套书,作者不仅详细整理了所有二战日美之间的各种细节,还努力保持了绝对的中立与客观。这部宏大的历史著作,让二战的因果清晰显现眼前,从日本二二六、珍珠港、巴丹...
评分 评分托兰在前言结尾部分的一个错误我还是不得不指出来的——美国当上世界警察之后,确实在意识形态上和整个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人民发生了冲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整个亚洲就具有一种共同的意识形态——并没有亿万亚洲人民在翘首看待日本人的崛起并把日本的斗争当成自己的斗争——...
评分二战前夕,美驻日大使格鲁,老婆日本人,在日本生活多年,不段促进日美合解避免日美战争。如果他成功了,想想也是可怕的后果。而在白宫里给国务卿说得上话的亚太事务主管霍恩贝克博士则永远站在日本对立面。他坚持日本人"掠夺成性",不断推反利于日美合好的建言。 而霍恩贝克...
评分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层面来刻画二战中的日本帝国,日本视角和美国视角的夹杂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应该说,通过此书,读者对日本军国主义乃至日本人的性格、日本政治运作、战争方式都有极其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作者花费大量的精力,整理了大量翔实的材料,通过生动的文笔在向大家讲述一段悲壮的历史,尤其是个人在战争中的经历,更加震人心魄,这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评分20块钱在西大交通医院旧书店淘的,可读性非常好。
评分毕竟日本女婿,有过于美化昭和天皇的仁德的嫌疑?关于天皇处置等部分内容是错误的?
评分本书主要叙述的是太平洋战争,对日本侵华只一笔带过。另外,此书的亲日不光是因为作者拥有一个日本老婆,作者在前言就声明了“是要从日本人的角度”来写这一场战争。
评分1971年普利策奖。受当时素材和作者主观(他娶了日本妻子)影响,不少人觉得其亲日。想要解毒可以看看另一部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作者其实可以归入口述历史类作家的行列,熟悉这类作品的人都知道:鲜活生动是其优点,主观、一言堂是其缺点。就此书而言,作者力图从日本人的角度描述太平洋战争,不美化是不可能的。正如曼施坦因为自己的回忆录命名《失去的胜利》一样,只要读者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行了:即事实真相和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