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选录了作家的诺贝尔获奖作品《荒原狼》和小说《彼得·卡门青》。其中《荒原狼》作者的自传体小说。 荒原狼是个年近50的人,名叫哈立?哈勒。几年前,他租下了我姑妈家的阁楼,在这里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沉默寡言,不爱交际,确实像他自称的那样,是一只狼,一个陌生的、野性而又胆怯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动物。他的脸充满智慧,表情温柔,但内心世界动荡不安。他想的比别人多,智力上具有那种近乎冷静的客观性。这种人没有虚荣心,他们从不希望闪光,从不固执己见。
读这本书的过程,总觉得自我意识过剩,常常觉得故事里的主人公正是自己,不确定、逃避、痛苦难过都相似地发生在我的身上。手法高超的作家往往指出我们的通病和特点,让读者感到被看破和剖析的痛苦以及喜悦。 黑塞在书中提到的荒原狼绝不是个例。人在生活中都感到...
评分黑塞在谈到贝多芬时曾说:他的一些交响曲中,几乎已经到了绝望的境地,却还是透露着一丝微光,一丝希望,这是对生命的肯定,意义的显现。 《荒原狼》是我最敬畏的一本书,关于它我不能做任何评论。如果非得要说,就是上面的这句话。 完了,就是如此
评分这本书当时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主题和思想上给我的震撼是短短一篇文章无法说尽的,我在这里只是简单粗浅的谈一下这部书在历史上的伟大之处,主要是自己的一点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正如题目所说,我认为这是一部承上启下之作。 这本书成书于一战之后,二战之前,时间上很容易...
评分对于我这个活得认真的人来说,追究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个两难问题。只是活着不去过问意义,生活不免流于表面和空虚;而纠结于意义又限于痛苦,而且似乎是徒然浪费精力而无解,生命的意义是个不能深究的命题。一直被身边的朋友说,干吗想这么多,自找麻烦。可是,我就是这样的人,...
看起来挺费劲,但是还是有内容的。
评分这个版本的荒原狼 翻译的不是一般的烂! 彼得.卡门青 翻译为上品。
评分荒原狼--不知道怎样与自己和别人相处的精神分裂者,他无法在自我和自我的生活中找到满足。他的救赎者--赫尔米娜在保持自由的同时又能恰如其分地嵌入市民社会。 在遇到赫尔米娜之前,荒原狼是一个无法按自己的想法去活,更没有勇气想死就去死,对任何旁人都没有意义的人。赫尔米娜的死一方面扼杀了荒原狼的希望,另一方面则告诉了荒原狼一条上升的解脱之路。在我心中,赫尔米娜是完美的化身。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傻,我们还可以对它冷嘲热讽。像你这样批判收音机,同样也批判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首先还是学学如何聆听吧!学学什么东西需要严肃认真对待,剩下的一笑了之吧。”
评分Johnny 推荐的,实在不好意思没看完。大约是心境不一样吧,中产阶级的闲适并不是我生活的最大障碍,我的分裂并不是狼性与人性的分裂。
评分关于我的另一个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