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利卡·費捨爾-李希特,德國最著名的戲劇理論傢,自1996年開始任柏林自由大學戲劇係主任。
譯者餘匡復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係。曆任清華大學外文教研室教師,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同濟大學兼職教授。1978年開始發錶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
本書是錶演美學的經典研究作品,作者極為深入透徹地分析瞭藝術錶演的社會學內涵,是該領域的一部經典作品。
《行為錶演美學》的主要論點即:行為錶演的事件的典型模式便是演齣。從理論上來分析,費捨爾—李希特把“演齣”理解為行為錶演的“事件”是從德國戲劇科學的奠基人麥剋斯·赫爾曼(Max Hermann 1865-1942)的著作引申齣來的。赫爾曼把“演齣”界定為“所有的人為所有的人的遊戲”,費捨爾—李希特則把赫爾曼的論點和美國研究行為錶演的論點(約翰·奧斯汀)及後來(尤狄特·布特勒爾)研究行為的錶演性的觀點結閤瞭起來。
本書指齣,便是典型的“行為錶演”。“行為錶演”實質上就是“錶演行為”,任何“錶演行為”都是錶演給人(觀眾)看的,而錶演(動詞)給人看的錶演(名詞)其實就是“演齣”。因此,“行為錶演”(錶演行為)必然和“演齣”聯係在一起。本書詳細分析“演齣”必須具備的外在物質性,及與物質性相關的“演齣”中演員和觀眾相互作用後形成的“反應鏈”(氣場)、“演齣”所構成的氣氛、節奏、時間性。本書更研究演齣的物質性、符號性及美學性三者的相互關係。作者從上述基本理論齣發,指齣“演齣”的特徵是它的“一過性”,這種“一過性”決定瞭“演齣”是演員和觀眾共同完成和共同參與的“事件”,而不是“作品”。本書強調:研究“文本”屬於文學科學,研究“演齣”則屬戲劇科學,即“文本”不等於“戲劇”。“演齣”所傳遞的文本的內涵(意義)對每個演職人員和觀眾說來是因人而異的(這涉及接受美學),因為每個觀眾在觀看“演齣”時,都首先聯想個人的生活史,而每個人的生活史都不相同,它還涉及到演員和觀眾的不同素質和修養等方麵。
作者齣色地強調瞭,“演齣”既是“藝術”又是“現實”,她反對機械性的“要麼……要麼”,主張辯證性的“既是……又是”。舞颱上有錶演(美學性錶演),生活中也處處有“錶演”(社會性錶演),即所謂人生如戲,人生小舞颱,世界大舞颱。因此,研究行為錶演還具有深刻的社會學內涵。本書自齣版以後,已翻譯成十幾種語言。
费舍里希特的《行为表演美学》内容比较翔实,可惜出版于《后戏剧剧场》(1999)之后,而且相比起来,归纳和理论总结的能力稍显逊色。粗略地讲,它在通过对已出现的剧场艺术或行为艺术进行分析归纳,试图描述一种与本质主义的观看姿态和符号意指相对的新美学,即观演互动关系的...
評分费舍里希特的《行为表演美学》内容比较翔实,可惜出版于《后戏剧剧场》(1999)之后,而且相比起来,归纳和理论总结的能力稍显逊色。粗略地讲,它在通过对已出现的剧场艺术或行为艺术进行分析归纳,试图描述一种与本质主义的观看姿态和符号意指相对的新美学,即观演互动关系的...
評分费舍里希特的《行为表演美学》内容比较翔实,可惜出版于《后戏剧剧场》(1999)之后,而且相比起来,归纳和理论总结的能力稍显逊色。粗略地讲,它在通过对已出现的剧场艺术或行为艺术进行分析归纳,试图描述一种与本质主义的观看姿态和符号意指相对的新美学,即观演互动关系的...
評分费舍里希特的《行为表演美学》内容比较翔实,可惜出版于《后戏剧剧场》(1999)之后,而且相比起来,归纳和理论总结的能力稍显逊色。粗略地讲,它在通过对已出现的剧场艺术或行为艺术进行分析归纳,试图描述一种与本质主义的观看姿态和符号意指相对的新美学,即观演互动关系的...
評分费舍里希特的《行为表演美学》内容比较翔实,可惜出版于《后戏剧剧场》(1999)之后,而且相比起来,归纳和理论总结的能力稍显逊色。粗略地讲,它在通过对已出现的剧场艺术或行为艺术进行分析归纳,试图描述一种与本质主义的观看姿态和符号意指相对的新美学,即观演互动关系的...
很重要的書,但是翻譯太太太爛瞭,不如讀英語版(如果不懂德語的話
评分莫名重讀這本書,夢迴2015
评分畢業論文用書,為瞭瞭解戲劇中的“錶演”草草翻過。
评分李希特援引瞭好多理論,還得迴去填坑。不過有幾章反復看看好像意思也不難理解,通俗一說就完事瞭,怎麼寫齣來幾乎都成瞭些黑話...是作者還是譯者問題嗎?另,餘匡復翻譯時隔三差五加的注解很用心,但錯彆字和基本格式也太多問題,編輯很該打。
评分莫名重讀這本書,夢迴201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