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伊·海勒(Zöe Heller),生于伦敦,记者、作家。作品散见于《星期日独立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名利场》、《纽约客》、《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1993年后迁居纽约。2002年因《每日电讯报》的专栏获得英国“年度专栏作家”奖。2003年小说《丑闻笔记》入围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决选名单。
40岁的女教师希芭和15岁的男学生康纳利堕入爱河,恋情被披露后,她因“猥亵男童罪”身败名裂。小说的叙述者是希芭的同事,教师芭芭拉,一个孤单、敏感、颇有文学修养的老处女。芭芭拉决定为希芭辩护,殊不知她的笔不仅泄露了希芭的秘密,也把她自己的秘密泄露出去……小说获得2003年英国布克奖决选提名。同名改编电影2007年获得第79届奥斯卡奖4项提名: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配乐。
2007年以来读的好小说,《丑闻笔记》算是第一本。由于知道这本书被电影翻拍,又在网上先看到了剧照的缘故,于是读小说的时候,脑海里就老晃动着朱迪•丹奇和凯特•布兰切特的样子。那剧照令人印象太深刻,暧昧浓重的凯特的侧脸在前面,后面是朱迪的脸躲在红色的阴影里,让...
评分卓伊海伦是个冷静的作者,小说写得很聪明,篇幅控制适当,03年的《丑闻笔记》为布克奖最终决选作品,而后拍成电影。故事是一段不伦恋,但剖析的却是人际关系。同事,上下级,老师学生,夫妻,母子,所有的关系到头来,总有掌控者和被控者。 中产闲妇希芭来到平民学校当陶艺...
评分 评分(忘了摘自哪本书): 性爱的排它性,所欲排除的只是别的同性对手,而不是异性对象。它的根据不在性本能中,而在嫉妒本能中。事情够清楚的:自己所爱的再有魅力,也不会把其他所有异性的魅力都排除掉。在不同的异性对象身上,性的魅力并不互相排斥。所以,专一的性爱仅是各方为...
评分2007年以来读的好小说,《丑闻笔记》算是第一本。由于知道这本书被电影翻拍,又在网上先看到了剧照的缘故,于是读小说的时候,脑海里就老晃动着朱迪•丹奇和凯特•布兰切特的样子。那剧照令人印象太深刻,暧昧浓重的凯特的侧脸在前面,后面是朱迪的脸躲在红色的阴影里,让...
到底是谁的丑闻?#女教师和男学生的故事真是经久不衰啊
评分不错的翻译.
评分大概自己对那些没人要的老处女一向是不屑又恐惧的 所以不喜欢这本书 也丝毫不觉得这本书会跟那布克奖扯上什么关系 话说回来 布克奖本身就很扯 像上次那个水泥花园简直就是在谋财害命 无聊死了 一切的都是噱头而已 我想电影一定会比书好看 我们不能排除是因为某个愚蠢又不自量力的译者毁掉了这本书嘛!!
评分比电影更虐我的原著%>_<%
评分翻译真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