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在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的时候特别注意到,那时候很多尚不成熟的作家受到的不是纯正的“外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了翻译这些文学的译者的影响。 好比说今天,小资们引用的不是村上春树的话,而是林少华的话;被用到泛滥的哈姆雷特不是莎士比亚的话,...
评分“先生,你相信我爱你的儿子吗?” “相信的。” “相信这是一种无私的爱情吗?” “是的。” “我曾经把这种爱情看做我生命的希望,梦想和安慰。你相信吗?” “完全相信。” “那么先生,就像吻你女儿那样吻我吧,我向你发誓。这个我所得到的唯一真正纯洁的吻会给我战...
评分“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么在她的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通向善良,一是痛苦,一是爱情。” 但爱情和痛苦从来不是可以被拆分的词组。 她说她是一个神经质的,病魔缠身的,易感伤的女人,一个快乐的时候比悲哀更忧伤的女人。而偏偏这个卖笑为生的、爱奢华...
评分其实我想给差的,但是鉴于它是一本世界名著,人们欣赏它,总有理由的吧。但是我同样认为,前人的阅读经验并不能全信,尤其是对这本书。我丝毫没有什么感动,很多言情小说写的比它好多了。就像《罗马假日》一样,很多人觉得很好看,好看的不得了了,推为经典,可我同样没有觉得...
评分完全另外一个故事嘛,真好玩
评分文笔之好令人赞叹不已,结局之悲令人潸然泪下
评分“译笔”令人倾倒,想到钱锺书说理想的翻译,是能够逗起读者读原文的兴趣。虽然钱所说的翻译和林纾的翻译不是一回事,但在此处似也适用。王寿昌口述,林纾涉笔记之,和小说中亚猛口述,小仲马记之,形成微妙的对应。更不用说小说中的小仲马只是叙事人,不是现实中的小仲马,加之隐含作者的存在、主人公阅读的《漫郎摄实戈》与小说的文本互涉、结尾日记体的运用,使得结构更为复杂。注意在剧院中和舞会上,男女主角的互睇。虽是情节剧,但是日记部分提到“此二字殊模糊,不可辨识。以下皆于舒里书”,较之某些“现实主义小说”,对细节的精准的执着令人惊叹。
评分林(王)译果真奇妙2333 过渡时期总涌现出新鲜神奇的事物,想起课上的一篇论文说,语言在扩展,生活在延伸,我们总是生活在一个深远变革与另一个深远变革的间歇之中。文本后两章茶花女日记尤其有味,像”意未生以前,积无穷罪愆,因而受此困苦;抑或既死之后,将有无穷福慧,因先被此荼毒“一句,比原文有神韵
评分记得前几年兴冲冲拿到手以后倚在床上读,结果没翻几页就睡着了。昨天又检出来翻了一遍,然而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铁石心肠的缘故,几乎完全没有被打动的地方,也很难理解人物的行动逻辑。林译的好处,我能感觉到的往往在景语,如46页写出巴黎城外一段,【车行一点半始至,憩一村店,店据小岗,而门下临苍碧小畦,中间以秾花,左望长桥横亘,直出林表,右望则苍山如屏,葱翠欲滴,山下长河一道,直驶桥外,水平无波,莹洁作玉色,背望则斜阳反迫,村舍编瓦,鳞鳞成闪异光,远望而巴黎城郭,在半云半雾中矣。】译笔清丽,耐人寻味。然而因为语言外壳的关系,让人联想到的却是江南乡间风景,而与巴黎没有一星半点的联系,所以最后出现巴黎这个名词的时候,感受到一种奇妙的错位。在整部小说的阅读中,也常有这种错位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