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埃斯普马克(Kjell Espmark,1930- )是瑞典著名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文学教授,曾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为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学院终身院士,并17次出任其中五院士组成的评选委员会主席。
除长篇小说系列“失忆的年代”外,还出版有长篇小说《 伏尔泰的旅程》、诗集十一本和文学评论集多本,其中包括介绍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诗人马丁松的传记《大师马丁松》和专门介绍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原则的专著《诺贝尔文学奖:选择标准的探讨》(此著作中译本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内幕》,李之义翻译,漓江出版社)。此外,中文还出版有诗集《黑银河》(李笠翻译,春风文艺出版社)。埃斯普马克还获得多项瑞典和国际的重要文学奖项,包括瑞典贝尔曼文学奖、特朗斯特罗默文学奖和意大利德尼诺文学奖及卡皮罗文学奖。
《失忆的年代》(Glömskans tid)是一部西方现代主义特色的长篇小说总集,由七卷较短而互相呼应但相对独立的长篇小说构成。第一卷《失忆》(Glömskan)出版于1987年,最后一卷《欢乐》(Glädjen)出版于1997年。其它各卷分别为《误解》(Missförståndet)、《蔑视》(Föraktet)、《忠诚》(Lojaliteten)、《仇恨》(Hatet)、《报复》(Revanschen)等。
《失忆》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在某个政府机构主持一项调查工作,该调查是对当代日益普遍的失忆症的一项研究,但是,不久调查工作进入困境,不仅主人公对调查茫无头绪,连他自己的身份也因失忆而模糊不清,进而导致爱情的迷茫和痛苦的追寻,由此发生了一系列的人生故事。
失忆,与健忘不尽然相同。 任何一件琐屑的小事都可能唤醒健忘者沉睡中的记忆,他会突然拍着脑门说:噢!我忘了……健忘者从未真正失去对过往的记忆。所以“我”更喜欢用“健忘症”这个词。可事实上,“我”失忆了,“我”不再知道“我”是谁。 失忆者眼中,曾经串联起生活的点...
评分看了大家之前的书评,有人叫苦不迭,也有人啧啧称道。作为一只阅历浅薄的小白,想在这里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整本书啃下来真的是有一种教我脑壳儿炸裂的力量,内容之抽象,文字之艰涩,一度让我怀疑自己看的到底是不是中文。主人公利用手上仅有的材料探寻有关于自己的历史,这个...
评分这个小说系列包括七部比较短的长篇小说,形成贯穿现代社会的一个横截面。小说是从一个瑞典人的视角去观察的,但所呈现的图像在全世界都应该是有效的。人们应该记得,杰出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最近还把我们的时代称为“遗忘的时代”。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人表达过相同...
评分“失忆的年代”结构宏阔,整个系列有七个篇章,每个篇章既独立成篇,又互相联系,七个故事的七个主人公都是当代瑞典社会生活忠实的见证人,他们选择了七个不同的角度切入,分别是:失忆、误解、蔑视、忠诚、仇恨、复仇、欢乐,仿佛给这个社会做了一次X光透视,剖析了人性的幽秘...
评分“失忆的年代”结构宏阔,整个系列有七个篇章,每个篇章既独立成篇,又互相联系,七个故事的七个主人公都是当代瑞典社会生活忠实的见证人,他们选择了七个不同的角度切入,分别是:失忆、误解、蔑视、忠诚、仇恨、复仇、欢乐,仿佛给这个社会做了一次X光透视,剖析了人性的幽秘...
什麼亂七八糟的?!
评分这是意识流么?
评分非常不喜欢这种自说自话的小说。
评分也想从这么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过去与未来。
评分精神分析得很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