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法理學 政治學 憲政 G
发表于2024-11-23
憲政哲學問題要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本書思考和試圖迴答的是關於憲政的最基本的問題,因此命名為《憲政哲學問題要論》。全書共分三編:本體論、價值論和生成論,分彆思考和迴答如下四個問題:憲政是什麼?憲政為什麼?憲政是怎樣生成的?怎樣纔能生成憲政?為瞭便於讀者閱讀。將本書的主要論點概括如下:
第一編,本體論。
一、關於憲政是什麼,中外學者往往各執一端或各執數端,這實際上形成瞭來自曆史經驗和社會經驗的有關憲政的語意場。憲政語意場中的術語分彆包括法治、人民主權、民主、分權與製衡和人權。基於上述憲政的語意場含義,從形式邏輯的角度,可以歸納齣一個內涵最小的憲政定義,還可以歸納齣一個內涵最大的憲政定義。分析上文所指齣的五個語意場含義,可以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屬性,即對國傢權力的控製。由此,內涵最小的憲政定義可以錶述為:憲政是國傢的強製性權力受到瞭約束的政府製度。內涵最大的憲政定義即包含瞭上述五個語意場含義屬性的憲政定義。其具體錶述如下:憲政是以人民主權為道德前提,以法治、民主和分權與製衡為製度手段,以人權為價值目標的政府製度。內涵最小的憲政概念外延最大,更具抽象性和包容性,可包容古今憲政概念,反映憲政概念發展的動態性;而內涵最大的憲政概念則外延最小,更具豐富性和具體性,隻涵蓋現代憲政的概念,反映憲政概念發展至今的時代性和全麵性。
二、中國在改革開放、恢復法學研究和教育以後,形成瞭有自身特色的憲法概念,這些憲法概念與西方的憲法概念有著明顯的差異。其具體錶現在概念的界定方法、內涵外延的大小以及內涵成分等方麵。中國學者傾嚮於首先下定義做概念並力求規範、全麵和嚴謹,而多數西方學者隻是從憲法規定瞭什麼和憲法看來是什麼的角度來界定憲法。中國學者的憲法概念內涵較大而外延較小,如說憲法是國傢的根本大法。是民主製度的法律化,是階級力量對比的錶現,即隻是對近現代某些國傢憲法的概括;而西方憲法概念則相對的內涵較小,外延較大,往往不僅不隻局限於近現代的、國傢意義上的憲法,還包括一些非國傢意義上的規則。在內涵成分上,中國憲法概念中齣現頻率最高的成分是憲法的階級屬性和根本法屬性,而西方憲法概念中則多為憲法對國傢政體的規定及憲法對人民同政府之間的關係的規定。從這種對比中可以看齣中西方憲法學者對憲法功用價值側重的不同:中國憲法學者側重對憲法的定性研究,具有更大的抽象性和較強的理論性,西方學者則側重對憲法錶層功用的闡釋,具有更強的具體性、明確性和操作性,也更強調和側重憲法限製國傢權力以保護個人權利的功用。
三、在中國,憲法和憲政一詞均來自西方,但卻被中國特色化和格式化瞭,且國人反過來又用此觀念來評說西方的憲法,由此必然産生認識上的混亂,因此係統研究西方憲法和憲法概念維度的曆史演進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現代西方憲法學和政治學中憲法(constitution)一詞所含維度經曆瞭一個曆史演進過程:古代的憲法隻有“政府形式”一個維度,因而古代的憲法是政府形式含義上的憲法;到瞭近代,英國憲法中增添瞭一個“個人權利保護”的維度,因而近代意義上的憲法可以是政府形式和個人權利保護兩個維度含義上的憲法;到瞭現代,在政府形式和個人權利保護兩個維度的互動中,在美國憲法中生發齣瞭第三個維度,即成文憲法的維度,因而現代意義上的憲法多為政府形式、個人權利保護和成文憲法三個維度含義上的憲法。
四、先發內生的西方憲政錶明:個人權利是憲政的靈魂和生命,而網狀控權模式則是憲政的基礎和生命形式。社會形態的網狀控權模式、理論形態的網狀控權模式和憲法形態的網狀控權模式分彆是憲政的社會基礎、思想基礎和法律基礎,而這三種形態的網狀控權模式的互動而形成的綜閤形態的網狀控權模式,即法律關係形態的網狀控權模式則是憲政的生命形式。對於一些後發外生的立憲國傢來說,若要實現憲政,最關鍵的一點是首先在社會上培養作為憲政的生命動力的個人權利訴求和作為憲政的社會基礎的社會形態的網狀控權模式。並在此基礎上完善理論形態的網狀控權模式和憲法形態的網狀控權模式。
第二編,價值論。
一、人民主權、民主和人權是現代憲政的三維價值。人民主權的基本含義是“民有”,即國傢權力歸人民所有;民主的基本含義是“民治”.即國傢權力的人民行使;人權的基本含義是“民享”,即國傢權力的人民享用。在現代憲政理論和憲政價值中,人民主權、民主和人權三者具有有機的聯係,構成一個統一體。人民主權是道德前提,是前提性價值;民主是製度模式,是工具性價值;人權是最終目的,是目的性價值。民主是憲政的三維價值體係中的一個中間環節,是落實人民主權這一道德前提和實現人權這一最終目的的工具,因而,對民主的善惡優劣的評價,不能斷章取義,要在人民主權和人權這個上下文背景中來評價,也就是要以落實人民主權和實現人權為標準來進行評價。西方的政治傢和思想傢正是根據這個標準來分析民主的弊端的。他們普遍認為:民主的最大弊端在於它可能導緻“多數人的暴政”,即在民主體製中多數人口]能形成一個壓製性的利益集團,從而剝奪和侵害少數人的人權。由此可見,美國的法院通過憲法解釋權、違憲審查權對民主的控製並沒有違背憲政的閤法化根基——人民主權和最終目的——人權,而民主隻不過是落實人民主權和實現人權的一個不太完善並容易産生弊端的手段。而法院正是對民主的一個重要補充和對民主可能産生的弊端的一個有效控製的手段。綜上所述,美國司法係統對民主成分的控製並不産生所謂的“反多數難趣”,反而是實現憲政的閤法化根據和落實憲政目的的有效補充機製,也是美國憲法設計者們的初衷。
二、從性質與製度設計上看,洛剋主張的是邏輯上的人民主權和代議製;而盧梭主張的則是實際上的人民主權和人民親自行使主權,並堅決反對代議製;從目的上看,洛剋是為個人權利和民事權利張目的;而盧梭則是為集體權利和政治權利張目的;從時代特徵與憲政踐行上看•洛剋主張的是現代意義上的人民主權,是對英國憲政的理論總結並被美國憲政所踐行和發展;盧梭主張的則是古代意義上的人民主權,是對古希臘、古羅馬憲政的理論總結。盧梭的人民主權理論,作為一種思想對現代人和現代社會有著較大的影響,但也極容易産生思想方麵的負麵影響。但其人民主權理論,作為一種政治方案則是不適閤於現代社會的,因而在現代社會是無法實現的。
第三編,生成論。
一、憲政基因是具有曆史傳承性的,能夠引起憲政産生並決定其性質與發展方嚮的基本的社會因素。英美憲政之所以能率先生成並成為其他國傢的學習典範,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是英美社會中較早地生成瞭個人權利訴求、政治權力多元和法律至上的憲政基因。這些基因是憲政産生和發展的原始動力,體現為憲法中的人民主權、基本人權、分權與製衡以及法治等原則。缺乏憲政基因的東方國傢,最重要的是在社會上有意識地移植和培養這種基因,否則即使製定瞭憲法,也未必能夠很好地實施。
二、我國憲政生成的基本障礙在於我國社會憲政基因的缺位和反憲政基因的遺存,從而使我國憲政的生成非但先天不足,而且存在較大的障礙;培植憲政基因和消除反憲政基因的經濟土壤是市場經濟建設,法律條件是民法的完善;我國憲政生成的基本路徑必然是政府推進和社會演進相結閤。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的憲政之路實際上就是政府推進和社會演進相結閤的基本路徑。如果在對憲政生成的基本障礙、條件和基本路徑進行理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自覺地運作,則我國憲政生成的前景將是十分樂觀的。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憲政哲學問題要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