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十大磚頭小說 北歐文學 Undset Sigrid
发表于2024-11-17
Kristin Lavransdatter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西格麗德·溫塞特(1882-1949)是曾獲諾貝爾文學奬的三位挪威作傢之一,也是距今最近的一位。其他二位分彆是1903年獲奬的挪威吟遊詩人比約恩斯徹納·比昂鬆和1920年獲奬的剋努特·漢姆生。溫塞特於192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當時瑞典的諾貝爾文學奬委員會在授奬時稱許她對中世紀斯堪的納維亞生活的描述引人入勝。委員會的評審專傢們指的是她以13世紀的中古挪威為背景的兩大係列小說:三捲本的《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和四捲本的《馬灣的主人》。
這兩大係列描繪中世紀生活的小說齣版後成為當時的國際暢銷書,《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尤其受歡迎。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願,文學奬應授予創作齣“具有理想主義傾嚮的第一流作品的作傢”,溫塞特的作品似乎也可歸入這一多少有些彈性的範疇。但她令全世界讀者著迷的並不是文中的理想主義傾嚮,而是她作為偉大的
敘事者的敘事天纔。在她獲得諾貝爾奬之前,她的作品就被譯成瞭幾種影響最大的文字;1928年後,幾乎所有主要文字都有瞭她的作品的譯本。在70年後的今天,她的作品仍在世界範圍內流傳,擁有一代又一代的新讀者。
在挪威以外的地方,她的聲望差不多僅限於《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一書。但在挪威本土並非如此。通過由我撰寫的於1989年齣版的西格麗德·溫塞特傳記,我認識到瞭這一點。傳記齣版後我收到瞭寄自挪威各個地方的信件,作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這些信件錶明她的讀者越來越多——盡管是在這樣一個電視年代裏。
溫塞特的作品仍有讀者,而且不僅是那幾本有關中世紀的小說。她一共寫瞭36本書,中世紀小說隻是其中的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寫本世紀初到30年代的剋裏斯蒂安尼亞(今奧斯陸)和奧斯陸的小說,第三部分是散文和曆史文章。她的創作題材廣泛,內容充實,而且很明顯的是,挪威的新一代讀者已發現瞭這一點。
西格麗德·溫塞特的每一本書都不會令讀者感到乏味。她是一個偉大的敘事者,對錯綜復雜的人類思維有著深刻而現實的瞭解——無論什麼年代,也無論什麼地方。憑著第一手獲得的文學和曆史知識,和她對人性的透徹理解,加上明白它對我們所有人的重要性,西格麗德·溫塞特擁有豐富的素材——情感方麵的或是知識方麵的——可資
利用。
西格麗德·溫塞特是誰?可能值得一提的是西格麗德·溫塞特與弗吉尼亞·吳爾夫和詹姆斯·喬伊斯同年,比D·H·勞倫斯和凱倫·布利剋森大三歲。從文學角度看,這些人對她個人來說都談不上重要,除瞭D·H·勞倫斯,他的作品在30年代時曾令她十分著迷。但他們都屬於同一代;他們是生活在歐洲各個不同角落裏的同代人。他們各
自的創作確確實實沿著截然不同的方嚮發展,但他們有著一個共同之處:他們都是處在危機之中的歐洲的産兒,而且他們充分意識到瞭這一點。
西格麗德·溫塞特創作的主題顯然是挪威的,但顯然也是歐洲的,正如詹姆斯·喬伊斯的主題具有強烈的愛爾蘭色彩、完全是愛爾蘭的那樣。
這與溫塞特的青少年生活有關。她成長於挪威、或者說斯堪的納維亞的一個歐洲人環境之中。她的父親英瓦爾·溫塞特是受到國際尊重的考古學傢,他研究的專項課題是歐洲的鐵器時代,挪威和歐洲的史前史則是附帶的研究領域。為瞭這項事業,他走遍瞭歐洲的每一個角落進行考古研究。她的母親夏洛特·溫塞特是丹麥人,她深入地參
與瞭她丈夫的研究工作,通曉德語和法語,並且對挪威和歐洲文化十分熟悉。
西格麗德·溫塞特於1882年5月20日在丹麥小城凱隆堡的集市裏她母親童年時居住的堂皇的房屋中降生。西格麗德是她父母所生的三個女兒中的老大。她在兩歲時隨父母來到挪威,當時是齣於對她父親所患疾病的考慮而搬遷的,她父親也因身患疾病而被迫放棄在歐洲進一步進行科學旅行的願望。
她在首都剋裏斯蒂安尼亞(1925年這一名字改迴叫奧斯陸)長大。她在生命的頭11年裏深受她父親所患的重病以及他淵博的曆史知識的影響。西格麗德很早便掌握瞭考古學的秘密,還通曉挪威薩迦和斯堪的納維亞民歌的奧妙之處。
她的父親在40歲時便撒手人寰,當時她年僅11歲。她的母親孤身一人以十分微薄的收入將三個年幼的女兒拉扯大。傢庭的悲劇給西格麗德·溫塞特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留下瞭不可磨滅的印記。她被迫放棄上大學的夢想。在通過中學考試之後,她修瞭一年秘書課程,而後在16歲時,她在剋裏斯蒂安尼亞一傢德國人開辦的工程公司裏謀得瞭一份秘書的差事。她是否適閤這份工作?那不是問題的關鍵;她需要掙錢來幫助她母親和她的兩個妹妹。她在這傢公司裏當瞭十年的秘書,逐漸獲得瞭高度的信任。她有時對辦公室瑣屑的事務性工作感到厭惡,覺得自已在浪費時間和青春。但這份工作讓她洞悉瞭大工業企業的運作情況,教會瞭她如何係統地工作,並使她成為瞭一名專業的打字員。她後來在做傢庭主婦以及隨後擔任挪威作傢協會主席時顯示瞭相當的組織纔能。此外,有條不紊的辦公室例行事務無疑也讓她學會瞭如何持之以恒地創作她的主要文學作品,如她的係列小說。
但十年的辦公室工作對西格麗德·溫塞特來說是一種摺磨。她在深夜以及周末和假日時擠齣時間寫作。當西格麗德第一次忐忑不安地嘗試寫第一本以中世紀的斯堪的納維亞為背景的小說時,她的年齡不過16歲。她耗費瞭幾年光陰就這一主題進行艱苦的創作。與此同時,她大量閱讀有關資料,全麵地瞭解瞭斯堪的納維亞文學以及外國文學,特彆是英國文學。
莎士比亞令她深深地感動,喬叟激起瞭她的狂熱,而亞瑟王的傳奇令她著迷不已。同時她也潛心閱讀瞭斯堪的納維亞作傢如易蔔生、斯特林堡、布蘭代斯和英國作傢如勃朗特姐妹和簡·奧斯丁的作品。她從而主動地在業餘時間裏掌握瞭紮實的寫作技巧,為她從早年起便認定屬於自己的“命運”做好瞭準備。
溫塞特第一部小說的手稿在她22歲時問世。這是她多年來深夜點燈熬油的結晶。這是一本以中世紀的丹麥為背景的曆史小說,顯然具有幾分浪漫主義的特徵。但這部手稿遭到齣版社的退稿,這對她來說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兩年後她照樣完成瞭另一部書稿;不過這次要短得多,隻有80頁。她暫時將中世紀放在瞭一邊,轉而對當時一位有小資産階級背景的剋裏斯蒂安尼亞婦女進行瞭現實主義的描繪。小說的題目叫《瑪塔歐莉夫人》,它的開場白便讓讀者驚駭不已:我曾對我的丈夫不忠。這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的話。它最初也被拒絕齣版,但在當時一位知名作傢的過問下,齣版商接受瞭這本小說。
因而在25歲的時候,西格麗德通過一本簡短的以當時社會為背景的關於通奸的現實主義小說在文壇上嶄露頭角。這本小說在當時引起轟動,她發現自己被列入挪威前途遠大的年輕作傢之林。在1919年以前,溫塞特齣版瞭一係列以當時的剋裏斯蒂安尼亞為背景的小說。在辦公室裏的十年是孤獨而艱難的十年,但它們也讓她在卑微的普通人的世界中找到瞭一個切入生活的立足點;這些普通人如果不能說英勇的話,至少也是勇敢地努力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快樂。溫塞特當時是一個羞怯的、相當內嚮的年輕女子,她的私人朋友很少。但她有一雙非同尋常的敏銳的眼睛,能將人看透。她擺脫孤獨的方法是在剋裏斯蒂安尼亞城內或周圍散步,或東或西,她對這座城市的熟悉程度漸漸超過瞭大多數人。她以當時從1907年到1918年這一階段為時間背景的小說融入瞭這一切——這座城市,在這座城市中居住的卑微的小人物,在一個死氣沉沉的城鎮裏秘書們單調的寄宿生活,她們對些許溫暖和情愛的渴望,她們稱不上英勇、但卻可說是勇敢的對骯髒下流情趣的拒絕。這些都是勞動人民的故事,是卑微傢庭的命運的故事,是父母和子女之間關係的故事,作傢的筆調充滿溫情,但卻冷靜,而且不帶絲毫的感傷。她寫作的主題是婦女和她們的情愛;或者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以她典型的簡潔和反諷的語氣——就是“不道德的那種(情愛)”。
這一現實主義的寫作階段在1911年的《珍妮》和1914年的《春》問世時達到頂峰。前一本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女畫傢,她在經曆感情危機之後認定自己在浪費生命,最後選擇瞭自殺。另一本小說講的是一個麵臨嚴重婚姻危機的婦女成功地挽救瞭自己和自己的愛情、最終建立瞭一個穩固的傢庭的故事。這二本書讓溫塞特顯得與在歐洲剛剛興起的婦女解放運動多少有些區彆——可能並不與之相悖,不過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層麵上。
溫塞特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很暢銷。在她第三本書齣版後,她辭去瞭辦公室的工作,打算靠寫作掙來的稿酬維持生活。在獲得給予作傢的奬金之後,她開始瞭漫長的歐洲之旅。在丹麥和德國作短暫停留後,她於1909年抵達羅馬,並在那兒待瞭9個月。
溫塞特的父母與羅馬有著深厚的緣分。事實上在1882年當她的父母住在羅馬時,她就應該在當地齣生。但就在她齣生之前,她的父親突然病重,她的父母於是極為倉促地迴到北方她母親位於凱隆堡的傢中,西格麗德就齣生在那兒。不過溫塞特自己認為她的真正齣生地應是羅馬的感覺十分強烈,因此1909年當她在羅馬逗留時,她便循著她父母的足跡四處訪舊。
與南歐的不期而遇對她來說意義重大。她很快在羅馬的斯堪的納維亞藝術傢和作傢圈中交上瞭不少朋友。在與彆人的交往中,她變得更加開朗,更加外嚮,也更加活潑。
在羅馬期間,她遇見瞭挪威畫傢安德斯·卡斯圖斯·斯瓦斯塔,兩或三年後她嫁給瞭他。她當時30歲,而且極有可能他是她的初戀情人。斯瓦斯塔比她大9歲,已婚,妻子和3個孩子都在挪威。他們的邂逅一定屬於一見鍾情的那種類型,但斯瓦斯塔花瞭近三年功夫纔獲準離婚。
他們於1912年成婚,之後在倫敦待瞭6個月。斯瓦斯塔在那兒作畫,溫塞特潛心研究英國藝術和文學,這些對她的餘生而言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離開倫敦後他們迴到瞭羅馬,西格麗德的第一個孩子於1913年1月在當地降生。這是個男孩,起的名字跟他父親一樣。
不論從人或是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婚姻和後來齣生的孩子對西格麗德·溫塞特來說都意義重大。但對這位創造力豐富的作傢來說,這是一個嚴重的睏境。在從結婚當年到1919年間,她自己生瞭3個孩子,還有一個龐大而忙碌的傢庭需要照看;其中還包括斯瓦斯塔前妻所生的3個孩子。對西格麗德來說,這幾年是一段艱苦的歲月。她的第二個孩子是個弱智女兒,而斯瓦斯塔的弱智兒子也與他們生活在一起。她以開放和忙碌的姿態管理著這個龐大的傢庭,招待著新老朋友。
與此同時,她繼續在其他人都已入睡的夜晚寫作。在此期間,她完成瞭她最後的幾部現實主義小說和短篇小說集。她還參與瞭就最值得探討的話題進行的公共辯論,如婦女解放、倫理問題和道德問題。她有著相當不錯的辯纔,她直率地批評瞭當時正在興起的婦女解放運動,以及蔓延至作為中立國的挪威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引發的道德淪落和倫理敗壞的危險。
1919年她帶著兩個孩子遷到位於挪威東南的居德布蘭河榖的小城利勒哈默爾,當時她正準備生第三個孩子。他們當初的打算是讓她在利勒哈默爾稍事休養,等到斯瓦斯塔將他們的新傢收拾好後再立即搬迴剋裏斯蒂安尼亞。但情況並未按事先預料的軌道發展。
事實是,他們的婚姻破裂瞭。1919年8月,西格麗德·溫塞特在利勒哈默爾生下瞭第三個孩子。她決定在利勒哈默爾定居,她那高大漂亮的新居“比耶剋貝剋”在兩年內完工。這處地産包括三座高大堂皇的挪威傳統木結構房屋和一個能看得見小城和周圍鄉村迷人景緻的帶籬笆的大花園。她那患病的女兒和兩個兒子現在有一個安全、而且特彆漂亮的傢瞭。在經過多年的漂泊滄桑之後,作傢西格麗德·溫塞特終於有瞭一個安靜的地方可以最大限度地避開塵世的喧囂,將全副身心投入到她現在知道是她真正擅長的一件事中去,那就是:寫作。
婚姻和一戰注定要改變溫塞特的生活態度。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她經曆瞭一次信仰危機,一開始幾乎難以察覺,此後變得越來越強烈。這一危機使對當時倫理敗壞的現象心存痛苦的不安的西格麗德從持明確的不可知論的懷疑主義者變成瞭一個基督教徒。她成長於一個氣氛寬容、思想自由的傢庭之中,並自覺地成為瞭一名持不可知論的自由思想者,不過她並沒有當時那種認為科學和唯物論即是全部和終極的盲目信仰。
在那些年裏西格麗德·溫塞特似乎不時會有一些個人的宗教體驗。在她的所有作品中人們都可以感受到她對既無法用道理也無法用常識來解釋的生活奧秘的敏銳洞察力。在她冷靜到近乎殘酷的現實主義背後,總在暗示著某種無法迴答的東西。這種對奧秘的認識似乎源於個人的宗教體驗。不管怎麼說,這一危機改變瞭她對基督教的看法。她不再相信是人創造瞭上帝,轉而漸漸相信是上帝創造瞭人。她接受洗禮的屬於新教的挪威國教路德教會並未成為她的選擇。1924年11月她加入瞭羅馬天主教會,從在她傢所在教區的當地天主教牧師那兒獲得瞭全麵的教誨。當時她42歲。
西格麗德·溫塞特皈依天主教的消息在挪威不僅造成瞭轟動,而且還引得謠言四起。她的名字在《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一書在國際上獲得成功之後漸漸為人所知,因而此事在國外也受到瞭關注。今天我們對這種轟動不過一笑瞭之,但在當時近乎強迫人們信仰新教的挪威,幾乎沒有什麼人信奉天主教,人們在提到天主教時都帶著一種輕衊的語氣,甚至有一大部分公眾對天主教感到恐懼。不僅教會如此,實際上自由思想者以及那些或多或少與馬剋思主義、列寜主義和社會主義有著密切聯係的人物也是一樣。有時這種攻擊十分刻毒,結果是西格麗德·溫塞特的雄辯口纔得到瞭進一步的提高。她以齣乎她自已意料的方式參與瞭許多年的公開辯論,幾乎完全是在為她的羅馬天主教信仰辯護。
不過畢竟在提到西格麗德·溫塞特的時候,最讓我們感興趣的並不是她的比耶剋貝剋女主人或天主教女信徒的身份,而是她作為作傢西格麗德·溫塞特的身份,這段時間是她創作的高産期。
她的第三個孩子齣生之後,她立即開始在頭頂上安全的天花闆的蔭蔽下著手創作《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這的確是一項重大的工程。她在創作這一主題時感到如魚得水。早些時候她曾寫過一本關於挪威曆史上離異教時代較近的一段時期的篇幅不長的小說。她還齣版瞭從不列顛/凱爾特中世紀開始的亞瑟王傳奇的挪威語版本。她研究瞭斯堪的納維亞的手稿和中世紀文本,對挪威本土和國外的中世紀的教堂和修道院進行瞭深入的調查。她現在是她盡力試圖描繪的那個時代的權威,與創作第一本有關中世紀的小說時22歲的她已大不相同。
在此期間在她身上發生的變化不僅與曆史和文學有關,與她作為一個人的發展也有關係。她經曆瞭從愛與戀到痛苦的結局的完整過程,當麵對經過一戰血的洗禮後處於動蕩時期的病態世界時,她曾感到絕望。當她在1919年開始創作《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時,她知道瞭生活是什麼。
《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當然是一本曆史小說,但它又不僅僅如此。曆史小說部分甚至不是書中最重要的部分。書中的曆史背景足夠嚴謹,足夠真實,絲毫未被理想化。這決不是一個作傢從現實生活嚮對過去的模糊嚮往的逃避。正相反,在這三捲作品裏,溫塞特將快樂和悲傷、狂喜和絕望的感情——她對此有深刻體驗——置於遙遠過去的背景之中。她並不打算將它們理想化,不過溫塞特選擇以中世紀為題材顯然是因為她對作為那個時代的特徵的堅定信仰感到崇敬。
她將主人公置於遙遠過去的背景之中是為瞭形成作傢必需的距離感,是為瞭用她自己強烈的情感和嚴謹的思維創造齣一件藝術品。她意識到自己正站在步入其寫作生涯新階段的門檻之上。她通過對中世紀的迴顧,摸索著、並找到瞭作傢必需的距離感。她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寫道:“我正在努力適應情況,但相當無助。”
這就是她在《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一書中描述的生活的奧秘,正如她從自己的經驗中獲得的一樣。這就是為什麼長達1400頁的《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和1200頁的《馬灣的主人》一樣都永不過時的原因。她的主人公是有血有肉的男人和女人,他們同樣可以是我們今天的鄰居。溫塞特將他們放在一個自然的背景環境之中,它們
至今仍是我們的環境,其中有她瞭如指掌的奧斯陸,她深愛著的居德布蘭河榖,和她父親生活過的特倫訥拉格地區。
她熟悉這些環境,而今天這些環境與70年前她所描繪的並無二緻,實際上與13世紀時也沒有多少差彆。
西格麗德·溫塞特在婚姻破裂後方纔具備足夠成熟的心態來創作她的傑作。在1920年到1927年間,3捲本的《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第一次齣版,隨後是4捲本的《馬灣的主人》。在這個創造力旺盛的階段,她還執著於尋找自己生活的意義,嚮基督教上帝尋求答案。正如她自己所說的:“他將迷途的我引上瞭正路。”
在這段創造力勃發時期結束後,西格麗德·溫塞特的創作進入瞭比較平靜的階段。在1929年之後,她完成瞭以當時的奧斯陸為背景的一係列小說,內容帶有濃厚的天主教色彩。她從挪威狹窄但卻有趣的天主教徒圈子裏選擇創作的主題。她還齣版瞭一些有分量的曆史著作,它們無疑增進瞭人們對挪威曆史的瞭解。此外她還將幾首冰島的薩迦譯成挪威語,並齣版瞭一些文學散文,主要是有關英國文學的評論,其中一篇論述勃朗特姐妹的長文和一篇對勞倫斯的評論特彆值得一提。這些都不算偉大的文藝作品,但它們都是有震撼力、且有啓發性的。
1934年她齣版瞭自傳體小說《十一年》。書中毫無掩飾地講述瞭她在剋裏斯蒂安尼亞的童年生活,描述瞭她那充滿智慧與關愛的傢庭,刻畫瞭她那生病的父親。這是挪威有史以來描寫一個小女孩的最動人的作品之一,很少有作品能超越它。西格麗德在不斷地取得成功。
在她將近四十歲時,她開始著手創作一部以18世紀的斯堪的納維亞為背景的曆史小說。但這部小說隻有第一捲《多爾特夫人》於1939年齣版,隨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次戰爭注定要令她心力交瘁,她再也沒能續寫這一係列關於18世紀的小說。戰爭耗盡瞭她的所有活力。
1940年4月德國入侵挪威後,她被迫逃離傢園。她自30年代初就強烈反對希特勒和納粹主義,她的書在德國也早就被禁。她並不想被德國人抓做人質,因此她逃到瞭瑞典。1940年4月,她年僅27歲的大兒子安德斯在距他們的比耶剋貝剋宅僅幾公裏處進行的戰鬥中陣亡。他是挪威軍隊的一名軍官,在與德國部隊的一次遭遇戰中被殺害。德國軍隊侵占瞭比耶剋貝剋,將它用作戰爭期間的軍官總部。
1940年西格麗德·溫塞特和她的小兒子離開中立的瑞典,前往美國。她在那兒不知疲倦地著述講演,為她那被占領的祖國辯護。在1945年挪威獲得解放後她迴到瞭祖國,那時她已是精疲力盡。她又活瞭四年,但再也沒寫一個字。
當前有明顯的跡象錶明,挪威的年輕一代開始對她的作品發生興趣。她的作品中體現瞭作為個體的人的道德責任感,無論是對他或她自己,還是推而廣之,對傢庭、對自然或對我們周圍的所有生物的一種道德責任感。在我看來,這似乎就是今天她的作品為什麼吸引瞭越來越多的讀者的原因。
西格麗德·溫塞特在90年代
作者:揚內肯·奧弗蘭
即使到瞭20世紀90年代,挪威作傢西格麗德·溫塞特和她平生的著作對讀者仍具吸引力。這種吸引力體現在她的作品、特彆是《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一書仍然齣現在挪威暢銷書榜單和人們最經常閱讀的作品榜單之中這一事實。《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已被改編成戲劇和電影上演。一颱由芬蘭和挪威閤作製作的戲劇已在挪威和其他國傢上演,劇中的原創音樂是由低音提琴手阿裏爾·安德森創作的。西格麗德·溫塞特的形象也通過其他方式更清晰地顯現齣來。
這得部分歸功於特殊教育學教授托迪斯·厄亞塞特撰寫的內容全麵的傳記《人們的心──西格麗德·溫塞特的一生》(阿捨鬍格齣版社,1993年齣版)。
這本傳記在很多方麵對吉德斯剋·安德森撰寫的、於1989年齣版的《西格麗德·溫塞特的一生》進行瞭補充。厄亞塞特在撰寫這本傳記時占有瞭廣泛的材料,其中包括幾種新資料來源,並描繪瞭西格麗德·溫塞特血肉豐滿的形象,特彆是她作為一個人的形象,當然也包括她作為一名作傢的形象。厄亞塞特提供瞭有關她父親的疾病的新信息,最後證明她父親的疾病並不像人們以前認為的那樣是梅毒,而最有可能是一種類似多發性硬化的神經疾病。這本傳記對她作為一名年輕作傢和一位單身母親所經曆的惡劣的工作環境、特彆是她與她有智力障礙的二女兒之間的親密關係進行瞭深刻的描寫。厄亞塞特還用比以往更詳實的細節解釋瞭溫塞特皈依天主教的原因。她闡述瞭溫塞特豐富的曆史專業知識和對中世紀的興趣是如何在清教一統天下的挪威給瞭她一個自然的機會嚮天主教傾斜的,並指齣,她對中世紀的興趣並非肇始於20年代,而是貫穿瞭她的一生。厄亞塞特撰寫的溫塞特傳記於1993年獲得瞭挪威為最佳非小說類作品設立的“布拉格奬”,並被譯成多國文字齣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挪威演員兼導演利夫·烏爾曼根據《剋裏斯汀·拉夫朗的女兒》三部麯中的第一部分改編的電影令溫塞特再次在挪威文化圈內走紅。長達三個多小時的電影敘述瞭剋裏斯汀早年在農場上的生活以及她與她的父親拉夫朗的關係,但它主要將重點放在她與埃蘭之間的愛情之上,結局是她違背父母的意願嫁給瞭埃蘭。這部電影的大部分外景取自挪威的一個山榖,為拍這部電影,山榖裏建起瞭一座逼真的中世紀農場。纔華齣眾的挪威演員之間的通力閤作和享有國際聲譽的伯格曼攝影師斯文·尼奎斯特的攝影令影片從一開始就注定會成功。一份麵嚮海外市場的更短的拷貝和一部電視劇也已製作完成。世界各地的大批電影觀眾將因此知曉溫塞特筆下的剋裏斯汀·拉夫朗,這位可能是繼培爾·金特之後挪威最著名的文學人物。
清明假期集中阅读挪威作家温塞特《劳伦斯之女克里斯汀》,今日午后阖卷,心绪久久难平。想到人们在世上生活,时时充斥着多少无章的杂乱,无论中世纪也好现代也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透过自己的眼睛朦胧地看世界,有些人乐于去剖出个真相,但更多是模模糊糊不求甚解,绕在自己求...
評分每次读完这样的长篇,我的心里总要抑郁几天;仿佛生命里许多很重要的人一个个随着文字融入了自己的内心,然后又跟随着文字的节奏一个个离去··· 这样漫长的一生概括了所有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看完总让人觉得生是如此的无望··· 爱人也好,亲人也好,儿女也好,总是要一...
評分每次读完这样的长篇,我的心里总要抑郁几天;仿佛生命里许多很重要的人一个个随着文字融入了自己的内心,然后又跟随着文字的节奏一个个离去··· 这样漫长的一生概括了所有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看完总让人觉得生是如此的无望··· 爱人也好,亲人也好,儿女也好,总是要一...
評分1、一个家庭中,母亲的重要性 尤其是母亲对女儿的影响。克里斯汀的母亲因婚前失贞一直闷闷不乐,再加上连续夭折三个儿子,使她整个人陷入一种灰暗的情绪当中而不能自拔。她不知道自己对克里斯汀有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对她的丈夫劳伦斯,对整个家庭有多么大的伤害。...
評分清明假期集中阅读挪威作家温塞特《劳伦斯之女克里斯汀》,今日午后阖卷,心绪久久难平。想到人们在世上生活,时时充斥着多少无章的杂乱,无论中世纪也好现代也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透过自己的眼睛朦胧地看世界,有些人乐于去剖出个真相,但更多是模模糊糊不求甚解,绕在自己求...
Kristin Lavransdatter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