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芭娜娜(1964-),本名吉本真秀子,生於東京,日本大學藝術係畢業。畢業後一度在餐廳當服務員。1987年以《廚房》獲海燕新人文學奬,次年再度以《廚房》獲泉鏡花文學奬,後陸續獲山本周五郎奬、紫式部奬等文學大奬。1993年獲意大利SCANO奬。作品暢銷,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受世界各地讀者關注,掀起“芭娜娜熱”。
小说讲得是主人公“我”,从小就跟“阿姨”有种说不清的感觉(默契)。后来才知道,阿姨不是真的阿姨,而是亲姐姐。两人都是被好人心领养,她跟家里的“弟弟”也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 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7611906/?post=ok#last 译文的三张王牌之一...
評分拿到手的这本书,有些经过长途跋涉后劳累的痕迹。与想象中阴郁的外壳不同,封面是清新的嫩红嫩绿,仿佛很应合当下的春光。但翻开第一页,开始阅读她的文字,心便随之沉入一个静谧而幽深的湖底。吉本芭娜娜的“哀愁的预感”,1988年的书,却在2008年印出中文的第一版,是不是有...
評分 評分不管别人说诸如此类并没有太强思维性的小说怎么样。我很喜欢。细腻的文字。每一个文中人物的心情都配套着当天斑驳的树影。和煦的阳光。空气密度大到让人无法呼吸。希望看到一部由它而来的电影又不希望。这便破坏了一切自己塑造的喜爱的心情。看文字便是有这种好处就是任何...
評分吉本芭娜娜98年齣版創作的這個故事,當時由角田書店編輯校對而成,算是她寫作途中重要的一次轉摺。這種風格上的大相徑庭,並不全是由某種外界的乾擾因素遷就轉變,更是一次內心更替的熟練操作。故事內容並不新鮮,又以女性視角也是她的老生常談。而反常的描寫式開頭到是新鮮,但隨記敘逐步浮齣水麵的特異關係性格,又老舊又古典,說是她的嘗試,但又總覺得在多國文學作品中早已見曉。孤戾但又絕對灑脫,與眾不同的敏感體質,又讓我想起亦舒的另一部《靈心》。隻不過方嚮卻不著痕跡,無處可尋。以身世之謎開啓讀者的興趣點,卻又完全不再重復轉而革新,這也是她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式。又以物質能量與過去牽扯之說,更可凸顯作者本人的近年曆練。吉本的故事不刻畫男女的曖昧,但是很注重親情倫理。這也逐漸就成為她的獨特。
评分我在長途車上看完,薄薄的一本,彌生這個名字讓人喜歡,僅此.
评分我在長途車上看完,薄薄的一本,彌生這個名字讓人喜歡,僅此.
评分我在長途車上看完,薄薄的一本,彌生這個名字讓人喜歡,僅此.
评分吉本芭娜娜98年齣版創作的這個故事,當時由角田書店編輯校對而成,算是她寫作途中重要的一次轉摺。這種風格上的大相徑庭,並不全是由某種外界的乾擾因素遷就轉變,更是一次內心更替的熟練操作。故事內容並不新鮮,又以女性視角也是她的老生常談。而反常的描寫式開頭到是新鮮,但隨記敘逐步浮齣水麵的特異關係性格,又老舊又古典,說是她的嘗試,但又總覺得在多國文學作品中早已見曉。孤戾但又絕對灑脫,與眾不同的敏感體質,又讓我想起亦舒的另一部《靈心》。隻不過方嚮卻不著痕跡,無處可尋。以身世之謎開啓讀者的興趣點,卻又完全不再重復轉而革新,這也是她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式。又以物質能量與過去牽扯之說,更可凸顯作者本人的近年曆練。吉本的故事不刻畫男女的曖昧,但是很注重親情倫理。這也逐漸就成為她的獨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