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巴林頓(Moore,Barrington Jr.1913),美國著名曆史學傢和政治學傢。 1913 年齣生於華盛頓。大學時代,曾就讀於威廉學院和耶魯大學。畢業後執教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並在哈佛的俄國研究中心從事研究工作。摩爾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多産作傢,他先後齣版過《蘇聯政治》(1950 )、《政治權力與社會理論》(論文集,1958 )、《民主和專製的社會起源》(1966 )、《人類苦難淵源的反思》 (1972) 和《非正義》(1978 )等著作。其中,《民主和專製的社會起源》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一生中最有影響的著作。該書齣版後立即風靡美文化思想界,作者因此而榮獲伍德羅·威爾遜奬(1968 )和麥基弗奬( 1969 )。盡管該書齣版已有 30 多年,但仍暢銷不衰,並獲得西方學術經典的炫目位置。
本書對民主和專製的起源從宏觀角度,用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的方法進行瞭描述和概括。
我以为摩尔真的是要谈专制和民主社会的起源,但是看上去是谈的从前工业化的农业社会转变到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三种政治变化,一种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所形成的民主政权,一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保守革命而形成的法西斯政权,以及通过农民革命形成的共产主义政权。摩尔通...
評分这本书学术性比较强,读起来有些乏味,所以拖的时间也比较长,差不多用了三周的时间才看完。我是一直读到最后一章《后记 反动意象和革命意象》的时候才有了想要写一些感想的冲动。 我对中国当代历史抱有强烈的兴趣,但是与之相比较而言,这方面的书看的确是极少。原因也很简单...
評分《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此书的理论有多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巴林顿·摩尔的结论是否足以用来分析其他国家的历史进程?又会否太过开放,以至沦为一系列影响因子的罗列,而无法构成有逻辑的解释框架? 本文试图应用摩尔在此书中给出的一些结论来对观波兰近现代历史,以验证摩...
評分20世纪最令西方人费解和着迷的问题,来源于剧烈的变动和事实,一些国家巩固和发展了民主,而一些国家却走上了专制之路,进行了惊人或者骇人的国家实践。在此之前,中国、日本、印度等非西方文明往往不进入历史学家的研究视野,因为,正如雅各布•布克哈特在19世纪60年代的历...
評分Barington Moore, the teacher of Skocpol, Fukuyama and many famous sociologists and political scientists. This book has been referred too many times from Professor Slater's CHA seminar, Professor Lee's Social Change and Professor Zhao's Social Movement and P...
方法論上稱贊,可對農民的結論難以苟同。
评分盛名久負。粗讀下來,還是感覺過於以果論因,稍顯牽強。各社會的內部集團分類、如何運作博弈和演化,不夠清晰,理論工具也不夠明確。
评分如書名,摩爾主要視角放在瞭農民身上,對西歐的分析頗精彩;可能對中國不是特彆瞭解,寫得平平;對於農民強大的推動力,我錶示部分贊同。
评分方法論上稱贊,可對農民的結論難以苟同。
评分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