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象习惯,只是还在读。 但内容已经越来越让人觉得乏味了。 有趣的人写的东西越来越少,新的美编在上面做很多无用的线条和色块加工。软文和广告越来越多,排版又不够美观。 本来A版的都很好看,现在趣味度减少一半。 B本来只是A的一半,现在几乎可以忽略。 C很有特色,但现在我完全看不到特色在何方,有的时候完全不看也没什么。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希望它能再变好起来。
评分很久不看外滩,曾经在四川那个破大学里,这一份杂志对于我来说像一种标志,与那个空气潮湿充满酒色文化不同的地方格格不入的海派文化,更是对于西部广袤贫瘠的土地和人情而言的一种鄙视性的情结。外滩画报,从我看到的第一眼开始就是东部繁华的花花世界的代表。时尚的,国际的,小资的。 今年有幸听到童爷爷的课,他讲到了外滩画报的第一期,它最初的定位和风格。这一份从内蒙买来刊号杂志原本可能想成为上海的《新闻调查》。童爷爷说:“我还在高兴,上海终于有一份像模像样的杂志了。可是好景不长,从第二期开始,就变成上海的小女人杂志了." 外滩...
评分有点象习惯,只是还在读。 但内容已经越来越让人觉得乏味了。 有趣的人写的东西越来越少,新的美编在上面做很多无用的线条和色块加工。软文和广告越来越多,排版又不够美观。 本来A版的都很好看,现在趣味度减少一半。 B本来只是A的一半,现在几乎可以忽略。 C很有特色,但现在我完全看不到特色在何方,有的时候完全不看也没什么。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希望它能再变好起来。
评分认识时,因为1块钱的超值价。 真正喜欢,还是讲究的版面。 内心经常将她和《周末画报》相比,其实二者有类似,更大的区别性。 《周末》厚的让人喘不过气的版面,经常让我有完成任务的感觉。 少了“财富”版块的《外滩》更少了一份厚重,自娱自乐的过着“小资”的调调生活。 简洁的封面设计—其实,内页设计也是如此。 尚未蔓延成势的广告。 2个小时之内,一口气读完的页数,不会让阅读成为一场隆重的仪式。 其实,对于这样的杂志,我从来没有要求“有所得,有所成”,碰到眼睛一亮的资讯,那是幸事,倘若只能娱乐视觉,在轻松的氛围下,排遣苦闷,...
评分我是在改版后开始看它的,从它改版后的第一期开始。之后一期也没落下,到现在全部收藏,一期也没有卖给过收废纸的。 我从时尚板块里面认识了ZARA和MUJI,它们现在已经成了我购衣的首选品牌。 我从文化板块里面认识了陈奕迅,找来了life continues,找来了what's going on,听最佳损友,听富士山下。 我从新闻板块里面认识了经济学人和石板书,把握世界脉搏,聆听不同的声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