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联书店·1997年第2期) 这期《读书》,有一个主题话题“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发言者有韩少功、戴锦华、旷新年、李陀四人,谈的还算扎实。不过现在读当年的观点,不免有些陈旧过时,毕竟1997年才是大众文化刚刚风行的时候,而在2010年的当下,又是一番风景。另外马文通谈海德格尔与纳粹、刘小枫谈基斯洛夫斯基、杨念群谈礼物交换的本土精神、单纯谈冯友兰等文章皆可读。刘小枫关注波兰导演,看重的是基斯洛夫斯基在《蓝》《白》《红》里所传达的“爱”,也就是刘小枫标题里写的那样:“爱的碎片中的惊鸿一瞥”。海德格尔是大哲学家,但他跟...
評分第一次接触《读书》,是在高一和高二时的语文课上。我们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思想非常活跃,也非常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经常从《读书》上选择一些写作精美,或者思想深刻的文章,上课时读给我们听。优美而又深刻的文字,加上她朗读时悠扬婉转的语调,让我感觉就像在思想的大海里畅游,呼吸着清新隽永的空气。 第一次买《读书》,是2001年第12期。那一期的文章非常好——确切地说,是讨论的事情非常符合我的兴趣。当时恰逢“911事件”之后的两个月,美国在联大发飙,接着美国出兵阿富汗,国际上一时间因为所谓“反恐战争”而搞得浮躁喧哗。那一期的杂志刊登了...
評分http://www.gmw.cn/01ds/2006-12/13/content_523108.htm 一 3年前的某个下午,晴天,我坐在报业大楼休息室的单人沙发里,等待人生中第一份工作的面试。手中拿着本2004年1月号的《读书》,开篇便是13页的长文介绍王兵的纪录片《铁西区》。彼时,我还无缘亲见9个小时的《铁西区》,只能在文本中狠狠地完成对工 厂、铁路和艳粉街的想象。 时至今日,我依旧能记得那个下午的愉悦——脑海中构建完铁西区,又马不停蹄与翟永明探讨了奥基弗拒被称为“女艺术家”时的焦虑,听王晓珏讲沈从文在北京完成的数次人...
評分《读书》(三联书店·1997年第3期) 前几篇都是关于历史问题,探讨历史是什么的本源性命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然是一种态度,但历史自有其面目,如何揭示历史之本来面目,方法论之不同,结论亦自不同。李庆西谈《阿Q正传》、李振声谈《九月寓言》,是难得的两篇文学评论。虽有过度阐释之嫌,毕竟有一种让人阅读的兴趣,其角度新颖,值得我们关注。李零的《药毒一家》,写来舒展大方,对各种史料掌握的比较全面,读之令人受益。程映虹消解“瓦尔登湖的神话”在《读书》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何怀宏对此表示了异议,他的《事关梭罗》虽不是再度反正之作...
評分一个周末无事,随手翻起2009年1期的《读书》,一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选择什么文学即选择什么前途》,我带着探究读下去。 这篇文章讲得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连续三届当选为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在他大学时代时凭借一部小说《太阳的季节》获得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奖,从此便声名鹤起、青云直上,更是其现在能在满嘴胡言乱语、遭到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唾骂的情况下连续当选的重要原因。当初,《太阳的季节》在日本文学界就引起了严重的分歧,一部分文学家对其赞赏有加,而另一部分却对其大为批判与鄙视。反对者认为这部小说本来就是一部充满着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