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1802年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父亲为拿破仑麾下大将。少年时期家庭因父亲职业而追随军旅迁徙各处,虽然家庭环境困难,仍然持续接受教育。
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43岁时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184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处死刑。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第三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
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同名音乐剧即依此小说改编而成。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第二共和),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无论政治或文学,均有贡献。
1885年,雨果以83岁高龄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九三年,ISBN:9787539131771,作者:(法)维克多·雨果
法国大革命带来西方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巨变,涤荡着西方文人的心灵,产生出大量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之前对于大革命翘首以盼,革命之中欢呼雀跃的大多数西方知识分子们,在大革命失败和其对于旧世界的毁灭性破坏之后,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革命及其之后的历史进程似乎是减2加1...
评分2004年春夏之交,葛兆光到学校来讲座。 按道理,这样的讲座,我是肯定不会缺席的,而且也确实没有缺席,只是一点也没听进去——当时我的手里拿着的,就是这本《九三年》。 《九三年》并非一本“敌视革命”的书籍,也没有太多作者的评论,但是一路读下来,会让长在红旗下的读者...
评分一直以来,雨果被称作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这本书也被誉为为他经典的作品之一。 书中的理想人物,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母亲却是个王党,雨果早期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后来成为了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保护过巴黎公社的起义者。他的那部悲惨世界里的马...
评分雨果的《九三年》,伟大的故事,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思想。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发表于1872年,可是我敢打赌你只要拿起它,就一定会一口气从头读到尾。雨果真是讲故事的大师。这里的节奏、气氛、悬念足以使今日那些最畅销的惊愫小说的作者们汗颜。 1...
评分功课繁重在加上本人比较懒,一本小小的《九三年》看了一个半月。不过这不是书评,现在总觉得书只看一遍是写不出评价的,信息量太大了,只看一遍留下的是模糊又主观的印象。你看,除了郭万以外其他人的名字我虽然认得却都说不上来。(额,我知道这是我个人的问题⋯⋯) 于...
这是爸爸最早给我买的一本书,到现在已经珍藏多年了。当初看的时候觉得外国的革命太小家子不够大乐,现在重看另一般却读出很多当时的矛盾与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存在,只是要有人不断寻找。《九三年》所要传达的或许是这样一重意思:当政局的需求凌驾于人权之上,并威胁到“人”的时候,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就开始崩塌,而卢梭“天赋人权”的启蒙光环也可能随之褪去色泽。往者不可谏,大革命中的一些悲剧已是既定事实,后人无从改变;来者犹可追,唯有反思才是避免重蹈覆辙的最好手段。
评分这是爸爸最早给我买的一本书,到现在已经珍藏多年了。当初看的时候觉得外国的革命太小家子不够大乐,现在重看另一般却读出很多当时的矛盾与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存在,只是要有人不断寻找。《九三年》所要传达的或许是这样一重意思:当政局的需求凌驾于人权之上,并威胁到“人”的时候,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就开始崩塌,而卢梭“天赋人权”的启蒙光环也可能随之褪去色泽。往者不可谏,大革命中的一些悲剧已是既定事实,后人无从改变;来者犹可追,唯有反思才是避免重蹈覆辙的最好手段。
评分这是爸爸最早给我买的一本书,到现在已经珍藏多年了。当初看的时候觉得外国的革命太小家子不够大乐,现在重看另一般却读出很多当时的矛盾与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存在,只是要有人不断寻找。《九三年》所要传达的或许是这样一重意思:当政局的需求凌驾于人权之上,并威胁到“人”的时候,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就开始崩塌,而卢梭“天赋人权”的启蒙光环也可能随之褪去色泽。往者不可谏,大革命中的一些悲剧已是既定事实,后人无从改变;来者犹可追,唯有反思才是避免重蹈覆辙的最好手段。
评分这是爸爸最早给我买的一本书,到现在已经珍藏多年了。当初看的时候觉得外国的革命太小家子不够大乐,现在重看另一般却读出很多当时的矛盾与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存在,只是要有人不断寻找。《九三年》所要传达的或许是这样一重意思:当政局的需求凌驾于人权之上,并威胁到“人”的时候,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就开始崩塌,而卢梭“天赋人权”的启蒙光环也可能随之褪去色泽。往者不可谏,大革命中的一些悲剧已是既定事实,后人无从改变;来者犹可追,唯有反思才是避免重蹈覆辙的最好手段。
评分这是爸爸最早给我买的一本书,到现在已经珍藏多年了。当初看的时候觉得外国的革命太小家子不够大乐,现在重看另一般却读出很多当时的矛盾与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存在,只是要有人不断寻找。《九三年》所要传达的或许是这样一重意思:当政局的需求凌驾于人权之上,并威胁到“人”的时候,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就开始崩塌,而卢梭“天赋人权”的启蒙光环也可能随之褪去色泽。往者不可谏,大革命中的一些悲剧已是既定事实,后人无从改变;来者犹可追,唯有反思才是避免重蹈覆辙的最好手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