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登山 纪实 珠峰 珠穆郎玛峰 旅行 户外 人生 雪山
发表于2025-05-10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国记者科莱考尔在一九九六年受《外界》杂志的派遣,跟随一支商业化的登山队攀登珠峰,主要目的是对攀登珠峰的商业化趋势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报道。科莱考尔与他的队友于五月十日登上峰顶,但在下山的途中却由于天气的变化导致五名队员丧生;在这同一天另外三支登山队也有四人死亡,还有三人重伤并至五月底亦相继死亡。在这一年的春季,死神的阴影笼罩着珠峰,攀登珠峰的死亡人数达到十二人,是珠峰攀登史人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季度。从珠峰回来以后,深受震撼的科莱考尔内心十分痛苦。为了重新认识这场悲剧从而使自己走出它所带来的阴影,他在当年十一月写成了这部《进入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九七年它在美国出版后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有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雄踞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发行量超过了一百万册。
一位酷爱登山的出版界人士
人需要证明他们的能力,人或许生来喜欢征服,于是珠峰成为他们的目标。真的需要这样的征服来证明自己嘛?还好征服的同时,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这个代价就是生命。(网络版,JAN 3, 2007读完)
评分1.作为非虚构写作,事件后大量的采访和核实,记者自己在早前的观察记录都给文章提供了丰富素材,这是一本细节丰富的书;2.书中大量来自登山者的作者自己的反思,这种业内人的反思具体而真实;3.对向导模式和登珠峰商业化的质疑很有力,所有这种极限运动本来就对个体有超高要求。记得学潜水时,学到的第一条是——如果在海底出事故了,靠的主要是自己,因为那时候教练也帮不上什么忙。攀岩也一样。极端情况下再厉害的人类连自保都很难,怎么可能再去帮其他人?4.在对向导登山模式的质疑外,更令人深思的是对登珠峰本身的质问——人们为什么那么想要爬上去?即使不惜生命的代价?好奇这本书之后登珠峰有没有哪些变化。
评分户外、登山人士绝对要看。
评分真实的世界总是比想象要残酷【我一直都明白,登山是非常危险的运动。我相信,风险是这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危险,登山就无法同其它 100多种娱乐活动区分开来。挑战生死的奥秘和窥视它禁闭的边界令人情感兴奋。我坚信登山是伟大壮丽的运动,不是在排除了它固有的危险之后,而恰恰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危险。】
评分户外、登山人士绝对要看。
作者是Jon Krakauer,也是《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的作者,职业是记者,这两本书都是探险纪实类作品吧。与Into the wild中探求还原主人公的整个阿拉斯加生存精神和生活状态不同,这本书力求真实的还原了珠峰商业登山队从出发到最后的整个过程,涉及很多登山知识和细节以...
评分对“登山”没有经验,有限的户外经历只能算是长途跋涉,野外的攀岩也极少。 但是书中描述的那些场景好像就植根在自己的脑海里,闭上眼睛就能看见.....这是一些难以用言语描述的、令人失去安全感的画面,夹杂着阴冷的风,被汗水浸透的内衣,脚下松动的细小石块。 躲在温暖的午...
评分第三女神、世界最高峰、世界第三极... 众多的威名集于一身,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和冒险者。 这本《Into Thin Air》颇具诱惑力, 2002年登顶珠峰的中国僧人王天汉(法号:照培)最初的珠峰知识也来自此书... 看过此书的朋友有去珠峰看看的冲动...
评分看完书,久久不能平静。不知从何说起,想留点感慨可是文字匮乏。那还是follow feelings,谈点书中最触动自己的~ 看完全书,印象最深的竟然是那位笔墨很少的瑞典骑行者戈兰 克罗普。1995年10月16日,他骑着一辆载着108公斤装备的自制自行车离开了斯德哥尔摩。他计划从瑞典的海平...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