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竹刻 我爱收藏
发表于2025-01-27
竹木牙角器收藏知识30讲-我爱收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竹木牙角器的收藏涉及面广,器形、技法多样,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初学者对竹木牙角器的收藏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书以问答的方式,对竹木牙角器的发展概况、风格特点、工艺、流传情况、收藏行情等作了介绍,并配有许多图片供欣赏。读一读这本浓缩着与竹木牙角器收藏相关知识的书,能帮助你理解、体味竹木牙角器妙处之所在。
竹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专门艺术。由于不易保存的缘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甚少。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彩漆龙纹竹佃(图1),是现在已知较早的竹雕器。竹勺以龙纹及编辫纹为饰,并用浮雕、透雕两种技法,精美而珍贵。《南齐书·明僧绍传》记载齐高帝赐明僧绍竹根如意笋箨冠。北周庚信《奉报赵王惠酒》诗有“野炉燃树叶,山杯捧竹根”的诗句,可知当时雕竹制器的概况。唐代竹刻在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中记载颇详,当时的竹刻技艺及作品与当时之金银镂鏨、石刻线雕同一意趣,并已出现“ 留青”的刻法。宋代竹刻家詹成所造鸟笼“四面花板,皆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其雕艺之高、做工之细、构思之妙,堪为后人楷模,影响深远。
历史悠久的竹刻艺术,发展至明代中期成为专门的艺术。明中期最初仅仅是少数文化水平较高的艺术家致力于竹刻,以后竹刻技艺日臻精湛,他们或父子相传、或师徒授受、或私自仿效,涌现出既具较高文化修养,又颇有艺术造诣的竹刻家,并雕刻出代表明代最高水平作品,从而使竹刻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产业。
竹刻之所以能在明代中期成为专门的艺术,一是竹材廉价易得,二是竹刻名家的出现并形成流派。廉价的竹材欲想与质地高贵的紫檀木、象牙、犀角一比高低,只有在雕刻技法上创新,在器型、装饰题材上求变、出异,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这个过程正是诞生竹刻名家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在当时也形成了两个竹刻中心,一个是浙江的嘉定(今上海嘉定),一个是江苏的金陵(今南京)。后人按地域冠以派别,因而就有了以朱鹤为代表的嘉定派和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
专家把竹刻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明、清前期和清后期。
明代竹刻的技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嘉定派以深刻表现高浮雕或圆雕的刻法,代表人物为朱鹤、朱缨、朱稚征,人称“嘉定三朱”或“朱氏三松”;二是金陵派以浅刻或略施刀凿即可成器的刻法,代表人物为濮仲谦;三是以留青作阳文花纹的刻法,代表人物为张希黄。
清初至乾隆(1644—1795)划为竹刻的清前期。单从时间跨度上说,此清前期包括了人们习惯上所分的清初和清中两个时间段。清前期竹雕十分发达,竹刻艺人继承了明代的刻法,同时又有不少创新。吴之墦创“薄地阳文” 浅浮雕,封锡禄及其…门的圆雕,周颢用刀如运笔阴刻山水、竹石,潘西凤随意刮磨而得自然之趣。他们在当时即颇有影响,技艺皆达到了极致,后人效法,无人企及。乾隆时期仿古之风盛行,在竹刻中亦出现了仿青铜器的竹雕,多见巧思,已毕肖古铜器为能事,鼎、卣、尊、壶,无所不备,从清竹雕提梁卣(图3)可窥见一斑。贴黄器,穷工殚巧,突破了竹材固有的圆筒形状,使器物形状丰富多姿,质地有了象牙的感觉。因此可以说清前期是竹刻的鼎盛期。
清后期可能是刻竹者自己不能自画自刻,须请画家代为画稿设计,刻与画分离,刻竹者成为单纯的刻工,只能在竹材的表面落刀做文章,不可能刻去一层求人再画一层。故此,清后期的竹刻作品,大都是低而浅的阳文或阴文,器型多臂搁、扇骨。相反,昔日流行的圆雕器物,透雕、高浮雕之笔筒、香筒却难觅踪影。所以说,清后期的竹刻艺术日渐衰落。
清后期载入史册的竹刻家较清前期多,但堪称大家的罕见其人。造诣较高的有善刻留青的尚勋和使用“陷地浅刻”的方絮。
一些未刻署款之竹刻作品,只要其历史、艺术价值很高,同名家名作一样,在竹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竹木牙角器收藏知识30讲-我爱收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