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帥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導演之一。
生於1966 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26 歲的王小帥自編自導瞭他的首部長片《鼕春的日子》,該片成為中國獨立電影開篇作之一,並於次年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此後,王小帥憑藉其強烈的個人色彩與人文關懷、堅持不懈的獨立創作精神,成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中享譽國際的標簽式人物。2001 年,他憑藉《十七歲的單車》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奬銀熊奬。2005 年,電影《青紅》又令他成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奬的獲得者,該片也首次把“三綫建設”帶入觀眾視野。近年來,他相繼導演瞭電影《左右》《日照重慶》《我11》,並於2010 年獲得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勛章。
一直到最新作品《地久天長》,王小帥仍堅持不走隨波逐流的創作路綫,在保持一脈相承的創作風格的同時,一方麵力求電影語言的創新,另一方麵敏銳捕捉時代脈搏。
2019年 電影《地久天長》獲得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奬提名,該片兩名主演王景春和詠梅獲得最佳男、女演員銀熊奬。
2018年 紀錄片《我的鏡頭》入圍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大師展映單元 MOMA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展映收藏。
2015年 電影《闖入者》獲得第7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奬提名。
2010年 電影《日照重慶》獲得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奬提名、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導演奬。
2008年 電影《左右》獲得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奬以及特彆關注奬。
2005年 電影《青紅》獲得第58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奬。
2001年 電影《十七歲的單車》獲得第51屆柏林電影節競賽片單元評審團大奬銀熊奬以及最佳新演員奬。
1993年導演處女作影片《鼕春的日子》中國首批獨立製片影片,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單元,被英國BBC選為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
編輯推薦:
★本書獻給所有迴不去故鄉的人。流浪者的鄉愁,所有的遠方都成瞭故鄉。沒有故鄉的人卻寫瞭一本有關故鄉的書。
★一個人隻有經曆瞭更多之後,纔會真正理解鄉愁的含義。“此心安處是吾鄉”,或許正是《薄薄的故鄉》一書精神內核的最好概括。
★本書內容的珍貴之處在於,裏麵有許 多導演的照片資料、圖畫作品,還有當時與父母、好友的信件往來、日記、劇本……這些翻箱倒櫃齣來的寶貝用實拍印刷的方式呈現在書裏,讓大傢看到一份真切、誠摯的迴憶。
★2019年 電影《地久天長》獲得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奬提名,該片兩名主演王景春和詠梅獲得最佳男、女演員銀熊奬。導演王小帥在書中披露主創心聲,講述成功背後的故事。
★ 作者是“三綫”子弟,對於三綫生活,除瞭《青紅》《我11》《闖入者》等電影作品之外,在本書中作瞭更為生動豐富的呈現:對這一大曆史背景下特殊的現象和影響通過親身經曆予以披露。
★ 作為一代電影人的領軍人物,作者書中所描述的藝術文化舊事,敘及焦晃、劉小東、高圓圓等新老藝術人電影人,當為珍貴的一手資料。
內容簡介:
導演王小帥一直說不清自己是哪裏人。在上海齣生4個月後,他跟隨父母來到貴陽“支援三綫”,13歲因父親工作調動遷到武漢,15歲考上央美附中來到北京,23歲北影畢業後分配到福建,兩年後無片可拍的他逃離體製,開始他的“北漂”和獨立電影創作生涯。
從《青紅》到《我11》、《闖入者》,他一遍遍在光影中迴望他的童年所在地貴陽,作為一個“三綫子弟”,他對講述和發現這段曆史有著無法釋懷的責任感。
但這本《薄薄的故鄉》卻無關宏觀曆史。這本書中的文字、無意中幸存下來的老照片、兒時的素描、父母的傢書等,裝訂而成的,是一個無故鄉的人的精神故鄉,是一個四口之傢顛沛流離的命運。與其說它是在嚮讀者講述,不如說它是作者的私人筆記——在撰寫整理這本筆記的過程中,他讓自己沉浸到往事中,他發現自己不免絮叨,更加發現迴憶的不可靠;他意外地找到以為早已丟失的照片和畫,驚喜地知曉瞭一直好奇的謎底。
現在這本筆記已經完成,如一部最終剪輯而成影片,不再私有。
不是华丽的句子暖心的话语读的太多,就是现实主义的小说看得太多,忘记了生命还有一种很玄的文字,这样的文字像一种很古老的记忆,把我们带回过去。还有一种亲情的东西掺杂于此。当然还有更多能体味到的是人在一个大的社会洪流中的渺小和无能为力。 不知为什么,我们这代人对...
評分我出生在江西,可是我的祖籍是安徽。 我的祖父辈60年代初从安徽逃难到此,组建自己的村落,扎根生活,但仍然说安徽话,保持原本的习俗。我的父辈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对成长于斯的这片土地不亲。 轮到我,已经是迁徙的第三代了,但情况也没有多少好转,我不会说江西话,也...
評分【朝话by美好牌收割机⑤】没有故乡的人却写了一本故乡书 在上海出生4个月后,跟随父母来到贵阳“支援三线”,13岁因父亲工作调动迁到武汉,15岁考上央美附中来到北京,23岁北影毕业后分配到福建,两年后逃离体制,开始他的“北漂”和独立电影创作生涯。从《青红》到《我11》《...
評分每当一个电影出来,大家总会揣测里面的角色原型,于是就出现了很多臆测的故事。这些臆测的故事又都源于我们曾经的生活,成为我们的记忆,这就是所谓的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吧! 导演说:我可以失去故乡,但不可以失去记忆。记忆将成为另一种故乡本身,很多时候,你可以通...
評分我: 以前在北京的时候去参加过一个王小帅和娄烨对谈的沙龙活动,当时日照重庆刚下映,就问了王小帅一个问题,说为什么重庆的人都一口京片子? 我: 王小帅说,这个电影,其实本来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地域指向的。但是山东日照和重庆的政府都给了钱,也提供了拍摄场地,所以他们算是...
先看瞭《地久天長》,意猶未盡,又找導演的書來看,發現電影中那些未講明的故事和情感,在他的文字裏是有跡可循的。書像是他電影的一個注腳,成年後反復迴望著童年往事,他作為一個“三綫子弟”,對那段曆史有著無法釋懷的責任感。
评分真心寫的,寫得很穩,是一個中年人的半生迴望,意味深長。
评分真心寫的,寫得很穩,是一個中年人的半生迴望,意味深長。
评分講述瞭自己的成長經曆,空間的改變、時間的沉澱、社會的巨變成瞭成長過程的大背景,增加瞭這本書的厚重感。作者並沒有發什麼議論,隻是講述一路走來的人事,因為時間長地域廣變化大,所以光是講訴就讓人有一直紮實的生活感,和看《地久天長》是相似的感覺。(紙質,書設計得很棒)
评分先看瞭《地久天長》,意猶未盡,又找導演的書來看,發現電影中那些未講明的故事和情感,在他的文字裏是有跡可循的。書像是他電影的一個注腳,成年後反復迴望著童年往事,他作為一個“三綫子弟”,對那段曆史有著無法釋懷的責任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