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1911年生,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艾、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数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主要论著:《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沦文集》、《印度占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天竺心影》等;主要翻译作品:《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家庭中的泰戈尔》、《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并撰写过《留德十年》等传记作品及《赋得永久的悔》等散文集。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等。
本书是乃季羡林先生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的日记,是70年前季先生对清华园的真切描述,系作者最具体的生命的痕迹的记录,辅之近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构成了本书独特的价值。
正如季老在后记中所说,“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在人前难以说出口的话,都写了进去”。读下来感到的就是真实,德高望重的季老在这个年龄也是这样的啊,会堕落,会迷茫,会骂脏话…甚至连对女性不太尊重的日记他都如实地发表了。自己在写日记时都未必能做到...
评分因为无意间看到一句:“不是你考就是他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开始看这本季羡林的日记(真是肤浅)。两日看毕,泼辣、率真、满足了自己偷窥欲,十分有趣!虽然没有在清华园,但好歹自己也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比较着看更有滋味,也略有些心得。 季羡林的日记里常常有对一棵树、...
评分 评分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 二日 今天才更深切地感到考试的无聊。一些放屁胡诌的讲义硬要我们记! 大千走了,颇有落寞之感。 十三日 昨夜一夜大风,今天仍然没停,而且其势更猛。 北平真是个好地方,唯独这每年春天的大风实在令人讨厌。 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
评分2018书单9月书单‖ 《清华园日记》(完结) 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在看到自己七十年前的日记时,喜不自胜,“有感即发,文不加点,速度极快,从文字上看,有时难免有披头散发之感,却有一种真情流贯其中,与那种峨冠博带式的文章迥异其趣。我爱上了这些粗糙但却自然无雕饰的东西。...
“我觉得回忆是粉红色的网,从里面筛出来的东西,都带色香气。”
评分诸位还是不要被流量网文忽悠了。这本书读下来最深的印象还是季先生在读书方面的勤奋。人家是刻苦之余写个自己看的日记作为吐槽发泄,不是摸鱼之余发个在读书的朋友圈感动自己。
评分德高望重者能这样袒露年轻时的自己,真是不容易的事。日记展现的是一个活泼泼的青年,不乏热血,不乏牢骚,更多是踏实的勤奋,某些时候很有共鸣,这六七十年的差异,似远不及一个人的二十岁与三十岁差异大
评分误信网络谣言,本欲一睹大师清华求学时的慵懒,为自己荒废的碌碌岁月找个借口。哪知里面很多都记录着季老的发奋勤学,其刻苦程度让现今绝大多数大学生汗颜无地。但也有不少成长的烦恼,青春的叛逆。其实每一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评分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有性格,与德高望重的晚年比起来显得特别喜感,笑喷的几句有: “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 “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妈的,只要老子写出好文章来,怕什么鸟?” 季羡林当年讨厌照本宣科的老师,讨厌考试,上课开小差,贪玩睡懒觉,看到不喜欢的文章还要在日记里骂作者几句。从这些内容里仿佛读到了我自己。 他讨厌归讨厌,骂归骂。布置的书都看了,文章都作了;讨厌的作者,他们的文章都读了。他还根据兴趣买书,边读边翻译。他很注重学习,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代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只做到了骂和讨厌,之后就放牛,不免浪费时间。 “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不想到孔庙里去陪着吃冷猪肉。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附录里的一段话,很欣赏这份从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