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中较具代表性的著作。文化英雄的出演,或许是世纪之交,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戴锦华教授在《隐性书写》后再度将分析的视野定位于当代大众文化,携北京大学一批青年学子,对陈寅恪现象、“反右”书籍、当代诗坛论争、金庸小说、崔健摇滚、《时尚》杂志、隐私热及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了精彩研究。资料丰富、注重知识性和广泛性、语言风趣是本书的特色。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有种莫名熟悉的感觉,似乎当代文学九十年代部分基本讲过。 “描写”的感觉很好。
评分以前看的,今儿才发现是我超爱的戴老师的书。
评分啊我终于找到鸟。
评分戴老师主编的论文集,90年代文化镜城的又一注脚。官方/民间,精英/大众,主流/边缘等一系列二元对立被一一拆解,变得影影憧憧不再分明,处处填塞着能指的断裂、挪用与漂移。 戴老师的旁注令人印象深刻,如果说90年代大众文化市场确实呈现出某种“后现代性”的话,那么后工业时代的特征之一恰恰是经典意义上“英雄”的消失,所谓的“重写英雄”现象,与其说是偶像造神运动的循环,不如说是“为某种主流意识形态所必需的用以整合社会的离轨者与敌手的形象,是一套关于合法与非法,健康与病态、成功与失败的价值表述。”因而,舞台上意气风发的英雄同样只是作为“空洞的能指”,承载着转型期的种种欲望、心态与逻辑。而这在今日不也同样适用么?
评分戴锦华以编者身份在各章节作者的文章里打括号大段大段整页整页地插话真是叫人尴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