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用途与滥用》是德国思想家尼采于1874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认为与尼采早期的另一部杰出作品《悲剧的诞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尼采在《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中所要探究的是关于历史对于人生、社会的正反作用。尼采认为,历史对于个人或民族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历史感”到了一定的程度,这种历史感就会伤害并最终毁掉一个人、民族甚或文化体系的生命。因此,必须确定“回忆”的限度,使历史最好地服务于生活。《历史的用途与滥用》具有十分典型的尼采式的文风:热烈、有力,痛快淋漓的批判,看似偏激的措辞,读来却给人以一种振奋感。
“请看一看在你身边吃着草走过的牧群:它们不知道什么是昨天,什么是今天,它们来回跳着,吃着,歇息着,消化着,又跳着,就这样从早到晚,日复一日,毫不客气地愉快和不快,亦即面对眼前的桩子的桩子愉快和不快,因而既不忧郁也不厌烦。”而人在动物面前为自己...
评分歌德说:“我憎恨那些只能教训我但却不能丰富或直接激励我行动的一切事。” 在尼采看来,人生需要历史。根据需要的不同,历史可以划分为纪念性、怀古性、批判性三种。纪念性历史属于积极努力的人,他有伟大志向,需要有榜样、模范来激励,但在同时代人中又找不到,...
评分尼采的文风在这本书里,一如既往,增加了书的可读性。 尼采的特别在这本书里是敦厚的方式表达。接近于炽热的本质。炽热应该是一颗心灵的本质。 就像一个家长爱着自己的孩子那样,担忧自己的孩子那样,尼采写着一本假想对象为乌合之众的民众。 随身带着,经常,永远在读,永远没...
评分想不到新版价格翻了一倍...
评分翻译的很美,尝试着去懂。
评分翻译的很美,尝试着去懂。
评分尼采的历史观亦如其哲学,放弃了叔本华那种悲观主义,尽管他承认那是一种智慧的态度,但不会给生活的前途带来什么;人只有面对现在与未来,才能使已死的历史复活,才能读懂历史,才能进行创造;与存在主义哲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评分今晚花了三个多小时看完了,激情澎湃,我读得却很细致。因为需要理解。 一直觉得自己是有历史感,偶尔还会沾沾自喜,所以当我看到尼采这本书的标题时,眼前一亮。 尼采针对19世纪德国学术中历史主义泛滥,压制了创造力,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坦白讲,日耳曼民族沉思的习惯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