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茲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是中國、日本和俄國這類社會的相互對比與彼此理解,也兼及有關現代化與前現代的宏觀社會學比較,或者東亞與西方發展路徑的比較。著有《清代中國的人口與市場調解》等,編有《中國的現代化》、《東亞地區:儒傢遺産及其現代調適》、《日本對戈爾巴喬夫時代的迴應》等。
《中國的現代化》是美國一批著名學者近年研究中國現代化事業的綜閤性著作。它從晚清中國與西方交手並著手現代化說起,一直寫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從國際環境、政治結構、經濟發展、社會整閤和科技進步等五方麵,論述瞭中國現代化事業在晚清、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國民黨政府和解放後各個時期的起步、彷徨、動搖、發展、挫摺、再發展的艱難曆程。作者對於中國國內問題的探討,持論頗為客觀。對於想瞭解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現代化的讀者來說,《中國的現代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路途及其在每个岔路中的失败,大概已经成为当下一门显学,罗兹曼及其小组以其社会学的视觉对中国现代化作出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清的统治之始到20世纪初,然后是20世纪以后.关于20世纪前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条件和失败,书中在经济,社会整合,教育及政治等方面列出...
評分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评述中国近代历史的著作,难免对其中得失的点评有种耳目一新的感受,近七百页的厚度,覆盖了从英使觐乾隆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诸多细节,可能由于多人写作的缘故,全书结构过分统一,内容重复也较多,有些翻译明显使用社会学词汇更好,这是较为遗憾的地...
評分本书的标题“中国的现代化”就足够大,试图“弄清楚中国社会中哪些因素有助于走向现代化,那些因素阻碍着现代化,并对现代化的发生的速率和模式加以评估”p.4 ,导论部分分别从政治结构、经济、知识和教育等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然而通读全书后发现,其实这些问题...
評分历时四周终于把这本著作看完,仔细的记录下了笔记,不可不说很辛苦。全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序论讨论了关于现代化的定义和标准,一共两个部分19世纪和20世纪,在各大部分里又分为5个主体板块,即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与增长、社会一体化以及知识和教育,最后对中国的...
評分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评述中国近代历史的著作,难免对其中得失的点评有种耳目一新的感受,近七百页的厚度,覆盖了从英使觐乾隆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诸多细节,可能由于多人写作的缘故,全书结构过分统一,内容重复也较多,有些翻译明显使用社会学词汇更好,这是较为遗憾的地...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解讀中國,從曆史開始。【圖書館藏號:D6159】
评分翻翻,太長瞭
评分這可能是國外關於中國現代化研究最係統的一部專著,同時也是江蘇人民齣版社海外中國研究叢書推齣的第一本書,紀念意義非凡。本書匯集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一流學者的集體智慧,從國際環境、政治結構、經濟發展和文化教育等多個層麵,考察中國從晚清到改革開放前夜曆時兩百年的現代化進程,分析詳實,立論客觀。對於中共建國前三十年的貢獻與錯誤,講述得尤為精彩。更為重要的是,本書給齣的一整套觀察視角和分析框架,非常值得從事現代化研究的各個學科的作者參考。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再來讀這本成書於改革開放之初的著作,仍然會覺得獲益良多。
评分中國現代化最順利的一次是民國,可是被日本看齣來瞭,它侵華打斷瞭這個過程,並把大陸暗暗留給瞭共産黨,今天的禍根很大一部分是日本種下的,中國人雖然被洗腦去反日,但是日本確實有值得憎恨的理由。
评分此書一般,主要原因是部分預見與判斷已經時過境遷。應該正確麵對中國的人口,這是始終製約中國現代化的一大弊端。又及,中國的政府如果放棄思考政治上的改革,這是一大障礙。既得利益集團和地方主義的聯閤,對中央權威構成越來越大的挑戰,中國現今發展與分配的不平衡即源於此。一句話,理性要戰勝感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