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死神渐渐走近,生命开始消逝,徘徊在死亡线上的人们,生与死的对比,留下曾经与现在的肖像。
一位治疗过无数病人、挽救过无数人生命的医生,临终前经常被噩梦吓醒;
一位音乐家在病床上牵挂的不是他的亲人,而是家里那只陪他度过多年的狗;
一个天使一样可爱的女孩因为母亲遗传的艾滋病,在漫长的住院期间,只是想回到家里,跟邻居的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
一位敬业的警察因为长期值夜班,只能在白天入睡,梦中也会大喊“站住!别跑!警察!”;
一位前政府官员在国家统一后失业,原先享受的高福利没有了,怨声载道,一个劲地发牢骚;
一个曾在纳粹军队服过役的老人心事重重,一言不发,对瓦尔特的拍摄心怀警惕,决不提及自己的那段历史……
德国摄影师瓦尔特像拍记录片一样,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些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人们。这些图片曾在欧洲引起轰动,它们记录下一些人的生与死,他们中有科学家、官员、警察、作家、银行家、医生、农场主,甚至还有几岁的孩子和刚出生的婴儿。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有何差异,摄影师对他们的记录无一例外地是两张照片:一张记录他们活着时的状态;另外一张则是他们死亡后的表情。在这些人的脸上,有不甘心、平静、满怀希望,也有绝望、放弃、哭泣、害怕,还有深深的哀伤。
摄影师的拍摄动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在二战中面对死亡时的惨痛经历。
拍摄中,瓦尔特使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类在濒临死亡时的精神状态。编辑成册的图片在欧洲展出销售时,一销而空,接连再版,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是这组作品却获得了包括ADC金奖和荷赛银奖等纪实摄影方面最高奖项,瓦尔特也被评为德国年度肖像摄影家。
一瞬间机体没有本质的变化,灵魂却已离去,在熟睡般的宁静过程中究竟前后有什么样的区别? 摒弃了主观上的恐惧和痛苦,死亡这种人人都将拥有的东西,才留下了最初的本质,展现在世人眼前。 事实上他们也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是经历了完整的生命。他们被选中,是普遍的,...
评分不让你的眼睛,再看到人世的伤心。 这本书买到手6、7年了,一直放在书架的第一位,时常想起,时常看着它的书脊发呆,但并不会经常翻开。 今天无意中链接到它,忽然想起好久以前有一条新闻,一个外国的小女孩,6岁的时候因病离世,然而父母却在她去世之后,不断地在家里的...
评分死亡,离我远吗? 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到时候,我会害怕吗? 我会有多留恋?多舍不得? 我甚至无数次设想过自己死亡前的情景 我和现在一样年轻,在病床上,柘握着我的手,听我哭诉着:“我还有好多东西没学会,我还有好多事情想做,我还有很多理想没有实现……” 以致我忽然...
评分 评分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要说 每一次呼吸都离死亡更近
评分很震撼,生命的一种存在
评分你愿意安静的坐着吗
评分你愿意安静的坐着吗
评分你愿意安静的坐着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