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林·沃被誉为“英语文学史上最具摧毁力和最在成果的讽刺小说家之一”。伊夫林·沃1903年10月28日生于英国汉普斯特德,其父阿瑟·沃系英国著名出版商兼文学批评家,1928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衰落与瓦解》,一举成名。此后,沃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集两部,以及书信集数部,其中被誉为佳作的有:《衰落与瓦解》,《一抔土》(1934)、《旧地重游》(1945)、《荣誉之剑》(1965)等。沃曾于40年代后期为《旧地重游》搬上银幕一事访问好莱坞,并根据此间搜集的素材创作了《受爱戴的》(1948),这是他最畅销的长篇小说之一。
本书为“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丛书之一,描写了伦敦近郊布赖兹赫德庄园一个天主教家庭的生活和命运。老马奇梅因侯爵一战后抛下家人长期和情妇在威尼斯居住;他夫人表面笃信宗教,却过着荒淫奢靡的生活。父母的生活丑闻给子女打下了耻辱的印记,扭曲了他们的天性。尤其是次子塞巴斯蒂安,家庭的负累使之以酒度日,潦倒一生。而长女朱莉娅,年轻美丽有思想,却由于宗教断送了爱情和幸福。本书的叙述人赖德也是故事的参与者
注:这篇译序与正式刊登在书中的版本略有区别,增加了一些作者的八卦轶事,去掉了部分译者就书本身所做的解读。 归来 伊夫林·沃出了名的乖戾难搞,从青年到老年,关于他这个特点的段子数都数不过来。 他牛津时期的导师克拉特威尔可以算是被他整得最惨的一位。这二位大概八字不...
评分 评分“一般人认为妈妈是一个圣徒。”——塞巴斯蒂安 “妈妈带着我的罪恶去教堂,带着我的罪恶走过空荡荡的大街,妈妈是由于我那使她苦恼万分的罪恶死的。”——茱莉亚 “我有时觉得,当人们要恨上帝的时候,就恨妈妈。”——科迪莉亚 “她养了...
评分 评分“我的主题是回忆,在战争时期一个阴暗的早晨,一群长着翅膀的东西在我的周围飞翔。”战争中的查尔斯随军队开拔,因缘际会来到一处栖身着二十多年前回忆的旧宅:布赖兹赫德。仿佛突然吃下一块普鲁斯特的小德莱娜点心,查尔斯顿时长身立定于时间的旷野中,与...
看到说这本书里能看出红楼梦的影子,我倒是看出了金锁记的影子。家庭如何毁灭人。以爱之名毁人而不自知。这是一种亘古的悲剧吧。看了原著才知电影是多么鬼扯(当然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不相关的Fanfic),完全不是一种韵味。作者是多么的隐忍,只是在那些回忆与现实的对比,那些物是人非中,轻轻地戳疼你的心。这个大宅子,我想它还沉淀着更深重的情怀,只是我还不能完全地、清晰地感受和表达。守卫着彼此的哀伤,只是因为不能甘心,与记忆和人生的搏斗。我想我心疼Sebastian。前一本书看的是倒带人生,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故事,同样的是酗酒,逃避现实,同样地让人怀疑,自由意志和自由,在其中的纠结。那些足以禁锢你而你尽力挣脱的东西,是你可以反抗的么。
评分翻译欠缺了原版的美,而且有明显错误,Charles第一次见Sabastian时,S吐了(sick),此版翻译成病了...
评分If it could only be like this always ,always summer, always alone, fruit always ripe.
评分此时的心境倒是很适合看这书。物是人是,只有心非。由Brideshead这座欲望庄园拉出的命运之线捆住了这个家族所有的人,即便他们逃到天涯海角,终究逃不脱被一种罪恶感扼杀的命运。忽略掉天主教的成分,不去考虑对大英帝国衰朽的影射,骨子里的那份忧伤还是让人难以忘却。我想每个男人的一生里都会有一个塞巴斯蒂安这样的男人,他与你一同分享那转瞬即逝的青春柔情,然后你无助的看着他慢慢被吞噬。每个男人的一生里也都会遇到茱莉亚这样的女人,她拥有开启你有关那段青春回忆的能力,但可惜的是,当你想爱她时,她的身体已经被雷克斯那样令你厌恶的男人所占据了。你终究只能在回忆里想起青春的柔情,也只能与最爱的女人擦肩而过。看完小说,突然无比厌恶08版电影里那句恶俗的宣传语,“爱我,还是他。”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绝对是精神之爱啊!
评分太完美的一本书,也许19、20岁读最合适,因为在同一个时光中就可以深深渗入这一种难以名状的忧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