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中國現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原名煥鼎,字壽銘,祖籍廣西桂林。一八九三年重陽生於北京,自幼即受半西化的教育。
一九○六年,入北京順天中學。一九一二年,任《民國報》編輯、記者,參加同盟會。一九一七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一九二四年,辭去教職,聚徒講學於山東。
一九二八年,提出改造社會的「鄉治」主張,翌年開辦河南村治學院,任教務長,後又主編北平《村治》月刊。一九三一年,創立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以鄒平、荷澤為實驗縣,主講鄉村建設的理論與方案;兩年後,接任該院院長。
抗日戰爭期間,為團結抗日而奔走,曾參加發動「中國民主政團同盟」,隨後赴香港創辦《光明報》;還先後在重慶、成都、桂林等地講學,而在重慶北碚主辦勉仁書院。一九五○年,應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一九八四年,中國文化書院成立於北京,出任院務委員會主席。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三日逝世。代表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是梁漱溟先生「一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為二十世紀中國哲學重要經典。其中評判東西文化各家學說,闡述中西印三家文化的路向,並對復興儒家文化的提供,而獨發揮孔子哲學,成為開啟現代新儒家的先驅。此次名著重刊,加上著者一九八○年跋記並收兩篇附錄。分別是論述東西文化問題最早的一篇文章:一九一九年寫成之〈《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導言〉,以及翔實記述思考和研究歷程:一九六五年之〈我對人類心理認識前後轉變不同〉兩篇。
一、作者从征服自然、科学、民主等西方文化的表象入手,探究出近代西方“意欲向前要求”的根本精神,从比较中国、印度文化的特点着眼,探究出中国“意欲自为、调和持中”、印度“意欲反身向后要求”的人生态度。全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对三种文化的归纳简明深刻,令人钦服。 ...
评分我是看了些熊十力的《读经示要》和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之后再看梁漱溟的,三人并称”新儒家“三圣,但是我觉的凭这本书,梁漱溟要和其余二位并称,是远远不够的。 熊十力和马一浮的风格类似,厚积薄发,旁征博引,理据充实。梁漱溟的这本,相对来说有点不接地气,说的不好听...
评分 评分史料。
评分史料。
评分史料。
评分史料。
评分史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