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娃・索贝尔:美国久负盛名的畅销书作家,曾是《纽约时报》科学新闻线的得奖记者,目前也仍为多种杂志撰稿。她拥有一个科学家庭,从小就对科学及科学家的生活很感举从孩提时代起她就开始关注大科学家伽利略的生平。为了写作此书,她先后四次奔意大利,从佛罗伦萨国家中央图书馆找来修女玛丽亚・切莱斯特的信件,并把120多封玛丽亚致父亲伽利略的信从意大利文译为英文,从而重新编写了伽利略的故事,揭开了伽利略研究的新篇章。
索贝尔现居纽约东汉普顿,前著《经度》(Longitude)――度风靡全球,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1996年度好书”、“英国年度出版大奖”等多项殊荣。
《伽利略的女儿》以情感生活为线索追述了这位科学巨人的贡献。在达娃?索贝尔的笔下,伽利略显得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作出那些影响深远的伟大发现的,他如何不遗余力地通过写作、谈话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如何有时不能忘情于名利,在将他的著作题献给权贵时不免阿谀奉承之嫌的。
正如《纽约的时报书评副刊》评论的,作者“让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复活了”。她力求再现那个时代,那个有文艺复兴的辉煌,也有宗教法庭之残酷的17世纪。
本书的美妙之处还在于伽利略女儿玛丽亚?切莱斯特的一封封书信,这是关于伽利略生平的重要文献,同时也具有完全独立的价值其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深挚的女儿对父亲的依恋之情令人感动,这些信件也提示了17世纪意大利日常生活的情形,特别是修道院生活的状况。
本书是一本科学、信仰和爱交织在一起的优秀人物传记。
忘了在哪个公众号看到对此书的推荐,从图书馆借来看的。至少在三个方面有了新的(或者加深了原有的)认识。 一是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们倾向于认为宗教和科学是对立的。其实在欧洲,基督教和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这两者在欧洲从来就不是对立的(有对...
评分在读品和季风组织的沙龙上见到了达娃,很有气质,看得出年轻时是个美人,穿着一条红色长裙,赤脚穿了一双浅口藤编鞋子,围着一条棕黄的披肩,谈吐幽默,态度从容。 沙龙主要是以对话和问答两种形式进行的,有一些例行的提问,如进入科普写作这行的动因,写作的目的,科...
评分忘了在哪个公众号看到对此书的推荐,从图书馆借来看的。至少在三个方面有了新的(或者加深了原有的)认识。 一是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们倾向于认为宗教和科学是对立的。其实在欧洲,基督教和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这两者在欧洲从来就不是对立的(有对...
评分伽利略何许人也?吾国之教材自有明言,“近代科学之父”、“维护真理不屈不挠的斗士”,为科学抛家弃女,带领人们打破了教廷(可想象成国民党)愚昧的统治,大无畏的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宣传科学的革命事业中去。要是再加上点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的情节,铁定一个五百年前的...
评分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我儿时的科学梦……
评分知乎领读。打卡,没什么好说的。如果是我,我并不希望有这样一位父亲,估计没人希望有这么一位父亲吧……是时代的悲哀产物,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但这位父亲真的没有认认真真教过孩子。还是那时就这么教育的?不行,想着就很生气。
评分知乎领读。打卡,没什么好说的。如果是我,我并不希望有这样一位父亲,估计没人希望有这么一位父亲吧……是时代的悲哀产物,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但这位父亲真的没有认认真真教过孩子。还是那时就这么教育的?不行,想着就很生气。
评分很细腻很好玩。 这本书其实和科学没有太大关系 反而写的是宗教,那个时期的意大利上层社会生活,妇女等等 很好看
评分外国人的传记写完之后总让人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有很多值得回味深思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