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與生活智慧(第2版)》對佛教解行相應的道理有正確深切的論述。作者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教授用客觀辯證的科學態度,去探求和解說佛教義理的可信性,同時亦提供瞭很多正確的、閤理的、可行性很高的行持佛法的方法,這的確是給予認識佛教和實踐佛法的人們一個具有效用的指南。
这本书,到现在,我是第三遍读了,第二遍读完,是在2007-02-18 00:41,还曾经做过笔记,放在豆瓣上,我看到这个时间,略有些感喟,毕竟,是隔了许多年。 有时候,说隔了许多年,那不只是时光,还有太多事物的变迁,亦有空间的转变,两相对照,沧桑顿生。 而第三遍读这本书,...
評分这本书,到现在,我是第三遍读了,第二遍读完,是在2007-02-18 00:41,还曾经做过笔记,放在豆瓣上,我看到这个时间,略有些感喟,毕竟,是隔了许多年。 有时候,说隔了许多年,那不只是时光,还有太多事物的变迁,亦有空间的转变,两相对照,沧桑顿生。 而第三遍读这本书,...
評分读完潘宗光的心经与生活智慧一书,做个笔记吧,温故而知新 1. 经题 大乘佛教将由此岸往彼岸的方法分成六个要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称为“六波罗密多”或“六度”,故“般若波罗蜜多”可简称“智度”,直解为智慧到彼岸之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整个意...
評分这本书,到现在,我是第三遍读了,第二遍读完,是在2007-02-18 00:41,还曾经做过笔记,放在豆瓣上,我看到这个时间,略有些感喟,毕竟,是隔了许多年。 有时候,说隔了许多年,那不只是时光,还有太多事物的变迁,亦有空间的转变,两相对照,沧桑顿生。 而第三遍读这本书,...
評分“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個人格化的神,扬弃了死板的信条教义及宗教理论,涵盖整个自然与精神,它应该是建基于对万有的体会而生起的宗教意识,将自然与精神结合成一個有意义的統一体,佛教就正符合这些条件。”--爱因斯坦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
港理工校長以科學傢的身份講佛學,可以作為瞭解佛教的小百科,其中用科學解讀佛教的部分挺有新意。對於“六道輪迴”這些目前無法被科學解釋的理論,我還是傾嚮於不相信。不過既然佛教的目的就在於破除“我執”,那麼隻要瞭解瞭佛教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好瞭,不必執著於信與不信。
评分大國學基金會於2010年6月16日捐贈
评分遇到順境則再生貪婪,在逆境之時則再生瞋恨,患得患失則再生愚癡。
评分很好的入門讀物,講得還是挺清晰的。
评分其實最喜歡的還是那開篇的260個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