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巨著,是研究文学、美学与文艺学必读的经典作品。杨明照先生素称“龙学泰斗”,他的校注取得了许多凌越前贤的成就,代表了当代学人研治《文心雕龙》的最高水准。本书收录清人黄叔琳的辑注和李详的补注,是杨先生的校注增订本,汇集了其一生的拾遗补正成果。
【读后感】 心通天地,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心雕龙》骈文成书,尽文章大道,用词精美有样,结构铺排有秩,彰经国大业,成不朽盛事,理解多遇鲠,字典步步排查,宛若童生之貌,亦不觉乏味,古文淬炼优雅,篇篇掷地赋声,渐渐心生落英,灼灼其华,含英咀华,一二乐事。读...
评分说实话,一本文言古文,有多少人是字字珠玑般读完,大抵是抱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心态。堪称中国古典文学最高峰的《红楼梦》,我也曾抱着敬畏经典的心,奉若神明的阅读每一页,但是我走不进它,直到现在我对它的理解也只是众人水品,稍知一二,实在没有什么刻骨记忆。 ...
评分1.经:永恒不变的根本道理,不可改变的伟大教导。论:阐述经典说明道理的文章。 2.《周易》研究天道,《尚书》记录宣言文告,《诗经》抒发思想感情,《礼经》建立体制,《春秋》辨明事理。 3.周易:论说辞序 尚书:诏策章奏 诗经:赋颂歌赞 礼经:铭诔箴祝 春秋:纪传盟檄 4.宋...
评分可以有时间做书摘是很幸福的事,记一些浩如烟海的文字里的共鸣,犹如整本书盛装出席只为衬托这几句,有意无意再翻看时,就像置身于胸中丘壑里凝神一顾便无穷般若心自在,所以很多书偏向只复看自己的书摘。而少有几本书则觉得整本都该抄下来都该常捧原著,甚至希望有记忆面包可...
评分我爷爷力荐,说人间词话是初学者的读物,文心雕龙才是高深的作品。我看完反而觉得文心雕龙讲得都是一些浅显的东西,对于读诗读书的人来说,文心雕龙讲得是很有引索启思的作用的。但是,对于做诗的人、创造的人来说,它讲的东西都是“同行”的普通人大多已曾自我咀嚼过的走过的...
读了一个多月,又跟着老师在读书会上过了一遍。诸多版本中此版注疏太略,很多地方都要自己重新查找。不知是不是真如有的论者所说受到当时佛教经典注重逻辑的影响,此书的体系化、逻辑化在中国的艺论中确实少见,难怪清末至近代以来又被重新翻出来捧上神坛。读到后来时刚好重读《画品》(按考证,谢、刘二人应该时间接近),两者对读,齐梁学风可见一斑,对“气韵”这一困扰中国n年的画论概念又有了新的启发。
评分杨明照的校注十分倚重考据,文献详实,我觉得更像是文心雕龙大辞典。云大的龙学就是顺着川大下来的,张文勋跟杨明照一起在川大合作过。(都应该称先生的,是我懒了)我更喜欢“断章取义”,当然经常挨批评说没进入语境。比如“阿明是个傻子。他为了阿红收作业方便每天都提前整理好。”这段重点突出阿明对阿红的纯真内敛的感情。要是我分析?阿明就是个傻子。
评分初读文心选了此书,可谓坑大发了——作为校,本书或许很不错,作为注却是不合格的,从原道徵圣看,严重缺乏文意的疏通(事实上校也是孤立的,联系上下文的寥寥无几,且并不重要)
评分读了一个多月,又跟着老师在读书会上过了一遍。诸多版本中此版注疏太略,很多地方都要自己重新查找。不知是不是真如有的论者所说受到当时佛教经典注重逻辑的影响,此书的体系化、逻辑化在中国的艺论中确实少见,难怪清末至近代以来又被重新翻出来捧上神坛。读到后来时刚好重读《画品》(按考证,谢、刘二人应该时间接近),两者对读,齐梁学风可见一斑,对“气韵”这一困扰中国n年的画论概念又有了新的启发。
评分相比於范、周、王的校注本,私以为此版本最优。黄叔琳、李详的注、补注大概很合杨先生的心意,点到而不点破。的确,《文心雕龙》不是一部适合用现代汉语阐述的著作,精微之处就在字里行间。杨明照先生的校注以及第三册的若干说明十分精彩,龙学泰斗,实至名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