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1932年在清华大学结识后来的夫人杨绛,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国留学。两年后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后随妻子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他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困于上海,在震旦女子文理学校任教,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受冲击,当年11月与妻子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8月《管锥编》定稿。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出版。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晏殊、王安石、柳永、欧阳修、秦观、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文天祥等八十位诗人的近三百首宋诗作了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这部《宋诗选注》,其后多次重印或重排,作者均有所校订。
读到一句短评,深以为然,“ 这本书的最大亮色还在评点上,只有整体的通融才能产生局部的完美,是碎片化的研究不能相比的。 ” 什么东西都怕建立在广博知识和广泛实践之上的融会贯通,当你在谈论一个点,你不是只在说这一个点,当你在谈论一颗石子,你是在谈论一片深山中被月融...
评分錢鍾書先生曾評宋朝梅堯臣的詩,說:「……不過他『平』得常常沒有勁,『淡』得往往沒有味。他要矯正華而不實、大而無當的習氣,就每每一本正經的用些笨重乾燥不很像詩的詞句來寫瑣碎醜惡不大入詩的事物,例如聚會後害霍亂、上茅房看見糞蛆、喝了茶肚子裏打咕嚕之類。」 狂笑...
评分首先,这是选注,一些注解点到即止,有时简单,稍有些遗憾。 其次,这是宋诗选,难免遗漏,如黄庭坚只选三篇,未免少了点,即刻浮现在脑海的,就有他的《寄黄几复》《乞猫》诗,都不选。 但也妙在“选”上,几乎整个集子都是贴着诗体流变选的。毕竟是钱钟书先生,纵使在个别处...
评分【批评单凭内容是否在历史上信而有征来判断诗歌价值】那就仿佛要从爱克司光透视里来鉴定图画家和雕刻家所选择的人体美了。 【关于“死记忆”和“活记忆”】(死记忆)好比在石头上雕的字,随你凿得多么深,年代久了,总要模糊销减;……(活记忆)好比在树上刻的字,那棵树愈长...
评分和唐诗的盛大繁荣相比,宋诗自是显得清浅,口味略淡,以至于后人多记得是宋词,宋诗仿若成了附庸。 钱先生的这一选注,让宋诗更加的清晰,明白。好似,故人的一曲清唱。如果说宋词,极尽艳丽之能事,那么宋诗则是以素面照人的。读宋词,你能记得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
一遍不行吧。。
评分钱钟书学识渊博,妙语叠出,于此可见冰山一角,哪怕寥寥数语,参差对照,也能勾勒所论诗人前后风貌。不过从其所参典故比例及论证方法而言,其所关注似不过文学借贷及此呼彼应一端,且其标注罗列之法正落入黄山谷诗法“无一字无来历”圈套。诗选中对贫农持同情立场、讽刺苛政的诗很多,肯定有一九五零年代政治气候影响缘故,不过也可见宋诗跳脱旁观审美、无限趋近平民生活上的普遍功力,已较唐前诗歌有大逆转;而白香山之地位,虽少有提及,俨然置于古诗之重大渊薮矣。
评分惆悵啊,讀完一本書之後就要面對接下來還要讀多少本的自我焦慮。但正是這種焦慮和惆悵讓我感到爽。我爽啊,寶貝你知道嗎。
评分钱钟书先生此书有个问题。诗歌史上有定论,唐诗尚天宋诗尚理。理趣固然可能不如天趣,但还是宋诗的基本特征。这本选集里则尽数摈弃了理趣诗,有失偏颇。当然选诗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宋诗尚理,而选集看不到理,感觉奇怪。且作一观。
评分惆悵啊,讀完一本書之後就要面對接下來還要讀多少本的自我焦慮。但正是這種焦慮和惆悵讓我感到爽。我爽啊,寶貝你知道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