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性的故事、绮丽的地方色彩、带有神秘气氛的边疆生活和人物,这就是《南行记》。本书以作者自己早年的流浪生活为背景,其中奇异的边疆风土人情和下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明丽的风景和阴郁的人生,爱和憎,都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照,使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抒情风格和粗犷的浪漫情调。
小时候看的书,当时就被书中描写的西南少数民族面貌深深吸引,阅读的时候可以充分幻想书中的景象。长大了,有机会到艾芜书中写到的地方,竟然可以印证小时候的想象。
评分站在如今小资点的角度看,那个时候的南行,放在如今真是时尚之举吧。 书里处处都是生活的窘迫,贫贱的生活让人没有那么多的幽默。面对温饱这样最基本的需求,没有世事历练的年轻人也没有可能那么淡定,当然,历练了世事也一样不能淡定吧。 文字是简单、纯净的,除了偶尔露出的...
评分 评分早在15年前,我就看过了艾芜的《南行记》,那种细腻的记述风格一直都让我对他走过的地方魂牵梦绕,一直想有机会能够跟随他的脚步能从走一回,在孤寂的山中思考,在漂泊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可是现在,却因为各种原因怎么也无法成行。也许,这一生都不能都追随艾芜的足迹,在寂...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 从小到大我的脑海里都深深印着南行记电视画面 虽说很清晰但是仔细想想却又只是一个模糊地感觉 不记得是谁演的,不记得讲的什么内容 却又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 那天偶然发现了这本书 于是买了下来 希望自己不要遗忘……
【在 @雨枫书馆 翻书472】在读陆寿钧《海上影人》中有一篇是《四见艾芜》,都是为了艾芜的《南行记》电影改编。正好手边有新文学碑林的这版薄薄一册。一读不得了,感觉像是进入了胡金铨《山中传奇》的神秘奇幻境地。“一提到漂泊,却依旧心神向往,觉得那是人生最销魂的事。”艾芜在他的《漂泊杂记》中这样回忆他的南行生活。所谓的销魂也许就是去闯荡一切都不确定吧,向往这种不确定带来的希望,如《在茅草地》一篇第三章开头“带着一封不知给谁的信,踏着坡上的萦迂小径,穿入雾的山林,向疑着是否有无的陌生地方去了”。
评分一般咯。比较模糊咯。
评分流浪汉。最后坐船离开被逐之地,心中所念却是唱起思念亲人歌曲的女囚犯。经历难以想象的流浪和苦难,内心仍然相信人性美好的一面。短篇文集,前后相连,十分好读。
评分作者的行程,并不是“旅行”这样带着浪漫情怀的词汇能概括的,而更似流放,苦是要吃的劳力是要做的,提心吊胆而总不见得有明媚的时刻,因而感到自己只是一个“多么乏力生存的弱者”,要说弱者,在那动荡的年岁,又有几个人不是将脑袋别在腰上乞生的呢。还好这一切并不影响志趣,破布包裹里珍藏的书总是要读的,青年的心在汗水的冲刷下依旧单纯善良而结实。他并不着重描写生存的艰辛,而更多的在记叙奇闻逸事个边境风光,旖旎又诡异,也曾有几遭死里逃生崎岖险象,以自由之名,流浪漂泊,本身即是件浪漫的事了吧。
评分小时候看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