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恩里科(Peter d'Errico)
马萨诸塞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1968—2002年任教于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学院,教授法律研究课程。
邓子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法的门前》是美国经典法理学教材《法律之门》的作者之一彼得•德恩里科与原书中文译者邓子滨,专为中国读者合作改编而成。原书在美国畅销30多年,历经8版,被誉为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法的门前》既汲取了原书的精华,又特别为中国读者考虑,删繁就简,精心筛选和编撰了适合中国读者的素材和内容,尤其适合法学院的学生以及希望了解和思考美国司法模式的读者作为基础读物。
海报:
◆ 第1章 序言 >> 英美法的传统热情,不在于定义,而在于先例。遵循先例是英美法的精髓和骄傲,没有遵循就没有法治;而突破先例则是英美法的必然和无奈,没有突破就没有生机。 >> 在美国,的确有人大声疾呼:身份证迫使你在行使诸多宪法权利之前,不得不向政府证明...
评分 评分2p 法律定义是对政治哲学信仰的表述,又是关于宗教信仰或者科学直觉的论文。定义者天才的火花,使整个法律时空顷刻间井井有条。一旦定义形成,事件将被重塑下来,以适合定义;起初的心理事实一变而为活生生的现实。正是这一现象使【定义如此重要而又如此危险:它们提供了对法律...
评分 评分法的基石是什么?我认为不是别的,而是怀疑。 书中提到过该如何分配正义,但我想说,正义似乎是不能被分配分割的。有一点点的非正义的判断,这个判断就不能视为正义。同时,所有的正义,在我看来都是相对的。《正义论》中反复强调人在践行正义的时候,总是要受着“无知之幕”的...
长见识。就是感觉编辑的不是很清楚,作者的话、引文和编者自己写的分不太清楚。
评分没有“情境”的法律,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想象中的好,英美法系果然是不需要法理,只讲求实用~内容有点杂,不够调理性,但案例的启发还是不少的——所有的制度必然有其好处与弊端,所有的制度必然是有其适用范围。
评分书中的法学理念虽然基础,倒也颇为先进。各种论断及争辩很好看,也很有启发性。还可以比较一下中美法学中法理概念的区别,虽然体系不同,但法律的根本追求还是相通的。问题:对于民商法理念论述略显不足,主要都在讲刑法目的;其次,翻译中评,有法学翻译作品中一贯的翻译饶舌问题。
评分关于美国法律理念的基础读物,让我这样的法律门外汉建立起对美国法律初步的认识框架。虽然讲述的是枯燥的法理,但大量出自西方经典文学、社科作品的引文和生动流畅的文笔让本书充满了可读性。对“法的实施”、“警察”、“利益”、“陪审团”和“网络立法”这几章的内容印象最为深刻,值得再读。
评分关于美国法律理念的基础读物,让我这样的法律门外汉建立起对美国法律初步的认识框架。虽然讲述的是枯燥的法理,但大量出自西方经典文学、社科作品的引文和生动流畅的文笔让本书充满了可读性。对“法的实施”、“警察”、“利益”、“陪审团”和“网络立法”这几章的内容印象最为深刻,值得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