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1918—1988),湖南湘乡(今双峰)人,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史学家。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一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晚年以提倡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著称。著有《辛亥革命》、《近代史思辨录》、《浮想录》、《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先后主编《中国近代史丛书》、《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宋教仁集》、《中国近代史词典》、《近代中国八十年》、《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中国革命史教程》、《五四后三十年》等,参与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四卷本)。不少论著被译成俄文、英文、日文等。除学术研究外,悉心培育学术后进,其不少学生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骨干。
作者不仅考察了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研究了物质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这样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考察研究,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历史学的厚度,辅之以政论家传神的文笔,对近代中国这一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的阶级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各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考察研究。
这几天看书的速度有所加快,是个可喜的现象。上中国现代政治课的时候老师曾推荐看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前些日子为写作业曾参考过本书的一个章节,一直没来得及看完,之后又断断续续地看来百十来页,直到刚才才终于将其完整的读完,很后悔当时写作业的...
评分1988年,陈旭麓老师辞世。2008年,陈旭麓老师的弟子集聚上海纪念陈老师。今日,陈老师的弟子大都功成名就:以《天朝的崩溃》闻名的茅海建;《史林》主编熊月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国强... 如果读过陈先生的这本书,你也许会发现,陈先生的弟子都在追随着陈先生的脚步,茅海建...
评分 评分这几天看书的速度有所加快,是个可喜的现象。上中国现代政治课的时候老师曾推荐看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前些日子为写作业曾参考过本书的一个章节,一直没来得及看完,之后又断断续续地看来百十来页,直到刚才才终于将其完整的读完,很后悔当时写作业的...
评分花了近半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近代史的大部头啃完。此书洋洋四十万言,内容精深,思辨独到,文采优美。颇得太史公“春秋笔法”之真传,又遵从史学研究之严谨;视野开阔,不拘泥于旧有成果和官方表述,另辟蹊径,透过现象寻找更符合逻辑的真由。通过阅读此书有如下感受: ...
写得很精彩,高屋建瓴抽丝剥茧,最后一章写社会主义又落入马克思主义了,不喜
评分不错的入门书,但问题是入门的人很难看得进去这么干巴巴的书
评分第一遍弃书,第二遍细读有滋味,第三遍扫描趋平淡。扎实贯通的一本。但仍觉史实上没有太大突破,恣意论述太多而近于牵强,将视线放在民间值得肯定。
评分花了比较长的时间读完本书,能够感觉到作者建立自身成体系的中国近代史认识的努力,但是,整体内容读下来并不如书名这么具有冲击力。本书对基本政治史的史实并未涉足太多,而重点放在了近代社会文化与思想的“变”上,处理的是新与旧的关系,新的势力、思潮如何去影响旧的体制、伦理,两者并非简单的取代和胜负关系,而更多地体现出“山重水复”般的交融与反复,甚至新和旧在百年近代史中构成的是一个相对问题。不过,宏观历史解释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会“处理”细节历史信息,作者无法对每一个点面面俱到,使得不少章节内容更多是传统解释,民国史亦有避重就轻,省略和简单化阐释的嫌疑。至于作者强调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显得过于站在后来者的角度上去俯视一路上的风景,上帝视角并非错误,但历史可能性的讨论和进程细节的回味就难以令人满意了。
评分写的真好,感动了,飙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