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山完造(1885—1959):
日本冈山人,自起汉名邬其山,主要作品有《上海夜话》、《上海漫语》、《上海风语》、《上海霖语》、《活中国的姿态》等。 1917—1947年在中国上海经营内山书店。内山书店是文艺漫谈会的发源地,夏衍评价其为“追求光明的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 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1927年内山完造与鲁迅结识,相交十年,是鲁迅生前最信任的日本友人。他曾多次掩护、帮助鲁迅等进步作家,并提供经济支援。鲁迅临终前的最后一封信便是写给内山完造的。
本书中收录了45篇内山完造关于鲁迅的回忆文章,此前基本未在民国以后的刊物上发表。
“我心中的鲁迅”全国有奖征文活动开始啦,参赛细则请关注下方论坛公告。
在这本书中,你所了解到的是一个不同于教科书上的鲁迅:
他和我们一样讨厌蚊子 ——
老版,即便都是吸血动物,我最讨厌蚊子了。嗡嗡嗡的,吵死了。吸饱了血肚子鼓鼓的,也不怎么动只会慢慢地转来转去。那样子, 真让人感到滑稽可笑。
——摘自本书《先生那些话》
他也会像孩子一样发牢 骚— —
老版,《海上述林》还没到吗?都已经十月份了,这帮人都在搞什么啊?明明说好五月份出版的,这态度简直就是马马虎虎嘛……你们是打算等读者也死掉吗?
——摘自本书《先生那些话》
他是一个宠爱孩子的父亲——
随着海婴一天天长大,时不时我就会看见先生手上拿着颜色漂亮的赛璐珞玩具回家,而且先生手上的玩具还不停地变化着。
——摘自本书《“爸爸、妈妈、弟弟”》
他也会哭——
《阿Q正传》发表的时候,先生受到全国各界反对派的攻击,处于孤军奋战的最艰难时期。记得正是那时,先生给我看了一首他的述怀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摘自《自嘲》
当时听完先生的解说,我哭了。抬头看先生,他也正在哭。但是,他的眼泪绝对不同于我的眼泪。
——摘自本书《参观鲁迅故居》
朋友眼中的鲁迅《我的朋友鲁迅》 鲁迅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谁是鲁迅,这么多年来,鲁迅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尊高大的塑像,虽然他的身材并不伟岸,但是他的影响实在太过巨大,让你不得不仰视。 在课堂中学的他的文章,感觉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好...
评分说到我心中的鲁迅,忽而生了一种莫名的温暖感,倘若给它正名,我想,“归家”二字是最为妥帖的。 以前就听老师说,鲁迅先生的笔锋是很利的,也不容易懂;我把需要背的文段读熟了,到了试卷的默写题目,便能拿到分数。鲁迅也是旧社会的文学大师,不怕受压迫受害。再考到其他关系...
评分文Shirleysays 小学课本里的鲁迅冷冰冰的没有温度。我只记得他的人像一般都是留着一小簇黑密的八字胡,手上还夹着烧掉一半的烟卷。要么是幅员半身像,要么是幅头像挂在学校的走廊里,标准的中华民族精英。年少的我好像从未理解过他的思想之于国民的意义,只见他在杂文里总是...
评分朋友眼中的鲁迅《我的朋友鲁迅》 鲁迅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谁是鲁迅,这么多年来,鲁迅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尊高大的塑像,虽然他的身材并不伟岸,但是他的影响实在太过巨大,让你不得不仰视。 在课堂中学的他的文章,感觉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好...
评分我之鲁迅观 学了十几年的鲁迅,在众多文人中,他以他那最具锋芒的性格冲进我们生活,仿佛我们很久前就与他相识,每每论及其人,就有说不尽的感慨。但鲁迅的脾气秉性,又是最神秘难懂的。我们只关注他的乐于与人在纸上言辞犀...
文是好文。编者太不用心,犯了先生以为太不日本的中国毛病。
评分内山先生毕竟是个商人,充满了商人的思维方式,但毕竟是一手史料,还是值得看看的。
评分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不够严谨。
评分选文重复的现象有点严重……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也可以了解一下明治文坛的某些侧面。前阵子林文月来北大做演讲,还提到她小时候曾在内山书店避雨……
评分【在 @雨枫书馆 翻书255】看鲁迅的文章,他经常提到内山书店,也知道书店老板叫内山完造。而看到内山完造的文章,这还是第一次。本书中收录了45篇内山完造关于鲁迅的回忆文章。书封设计得也很漂亮,素雅。不过我发现了一个错误:181页,“新文艺出版社社长吴郎西”,应该是“吴朗西”。文末附注说“原题《思念鲁迅先生》载于《文艺报》一九五六年六月号。”而吴朗西1935年5月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社长,巴金任总编辑,建国后他回到文化生活出版社主持工作。1956年,加入新文艺出版社,任外国文学编辑室副主任。曾看到过 @读库 出品的《童年与故乡》,就是吴朗西翻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