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棣,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教授学习。1938年大学毕业,旋前往大后方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并于次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题获博士学位。何炳棣获得博士学位前,已于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3年转往美国芝加哥大学,1965年更荣任同校汤普逊(James Wesffall Thompson)历史讲座教授;1966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76年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乃该学会的首位亚裔会长,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由于其学术贡献厥伟,他还被香港中文大学(1975)、劳伦斯(Lawrence)大学(1978)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学(1988)赠予荣誉法学及人文科学博士的学位。1987年何炳棣教授退休,嗣往加州大学鄂宛(Irvine)分校,任历史社科杰出访问教授,1990年第二次退休。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回忆录,其中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期前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有传世意义。本书简体字版原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现因何炳棣先生全部著作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亦由中华书局出版。推出精装纪念版。
读史部分粗略浏览,太艰深了。阅世部分太好。 何从小受叔父辈和早殇兄长教导,受“中美庚款出国,进而以学人地位而入政治”的影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非得上清华不可,因此他两次考清华。上学之后,志趣先在化学,但因为数学不好,分析利弊改为专供史学。1937,即将毕业这...
评分这本书在书架上快十年了,一月回来之后才想起来读来玩玩,结果发现很有意思。全书以何的生平回忆来组织,但不少章节中还夹杂了另外两类内容:一是对所认识的人物的评介,二是对某些学术专题,比如说中华文明土生起源说、老子孙子年代考、儒家的宗法模式,都是很有意思的题目,...
评分第六届中美庚款考试史学方法考题(时间三小时) 1、 何谓“外证”(external criticism);何谓“内证”(internal criticism)?试申述外证与内证的方法和原则。 2、 西洋史学三大名著:Henry Thomas Buckle的《英国文化史》、Edward Gibbon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另一部作...
评分学霸启示录 ——读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 深究起来,何炳棣的这本学术回忆录在大陆的风行,是颇为奇怪的一件事情。 虽然作为学术大家的身份在学界早已得到公认,但在此之前,何炳棣在大陆出版的著作只有一本《明清以降人口及其他》,况且这本由葛剑雄翻译的明清经济史学术...
评分这本书在书架上快十年了,一月回来之后才想起来读来玩玩,结果发现很有意思。全书以何的生平回忆来组织,但不少章节中还夹杂了另外两类内容:一是对所认识的人物的评介,二是对某些学术专题,比如说中华文明土生起源说、老子孙子年代考、儒家的宗法模式,都是很有意思的题目,...
挡我学习者死、出回忆录黑人报仇神马的不觉得很带感么,想这样首先要成为白羊男&我觉得何炳棣曾经也是有参与政治和改变中国的热情,但是当右派无法在一群狂热的左派中安身立命的时候那种无助还是比较绝望的,当年的清华学生会同届小伙伴的那些事欲语还休&都是“我最牛逼你们都是傻逼”的态度,我更喜欢钱钟书
评分把学术路走到极致的金华男人
评分何炳棣的书之前只读过《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倒还算扎实耐读。但这本自传实在不招人喜欢,不过何老治学确实勤奋刻苦,也算是有“自负”的资本。私人传记和其时的学术论证融在一起写是个蛮好的思路,只是这种明显主观的口述史,拿来作为以后研究的史料可能性也不大。印象很深的是有很多非常细碎的旧事,老先生记性也是真的好,也许是太过在意学术成就与否,反而能在字里行间读出些许不安。
评分何老不愧為“鬥牛壯士”,確實是能扎硬寨、打硬仗、啃硬書、寫硬文的學術硬漢。
评分二读。中华书局精装本做得很漂亮,内容还是一堆猛料加何炳棣不断嘶喊"我牛逼我牛逼我就是牛逼!!"2019年国庆假期三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