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深入的訪談需要直接麵對受訪人的精神世界,讓受訪人的思想輪廓顯現、精神之光閃耀。香港浸會大學中文係主任陳緻先後三次訪問餘英時先生,洞徹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對談有緻,精彩紛呈。
餘英時先生身處海外,對中華文明、中國社會懷抱真誠的關切,訪談錄中袒露對學術與人生的追求。他對思想史的梳理切中中華文化研究的肯綮,於變動中發現思想的聯係,既洞察入微,又通達宏觀。訪談真切地反映瞭餘英時先生的學術養成脈絡,包括他對錢锺書、錢穆、陳寅恪等人的評價,都涵括在他對中華文化的整體觀察中。
在訪談中,餘英時先生闡述瞭她的一些重要著作諸如《從價值係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硃熹的曆史世界》等的醞釀和撰寫過程,對年輕學者的治學極富啓發性。
古人云「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西諺也說與人換蘋果,仍各得一隻,若與人換思想,則倍之。大家一致認爲與人交流對學問大有裨益。前提當然是對席者本身要有料,能言之有物,另外還要有清晰的思路及適當的技巧,能問之有方,言之有方。這兩者缺一不可,所以好的訪談難得。 陳...
評分书做得很精致,布面精装,翻起来很舒服。内文的纸张和印刷也很好,几张彩页是粘上去的,也很整齐。发现了里面一处小错误,把“思维”印成了“思唯”(164页上数第6行),应该是校对的问题,中华书局,不应该啊。余先生的观点很清晰、明了,表述也很直接、明白。读后受益匪浅,...
評分由于余英时先生的学术地位和“敏感身份”(钱穆的新亚书院早期弟子,台湾研究院院士),大陆著名出版社与余先生的关系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本书好像是中华书局为余先生出的第一本书,自然是不敢怠慢,这本书的印装是相当精美的。 曾几何时,在大陆“万马齐喑”的时代和...
評分读这本书是为了做一个情绪上的调剂的——因为昨天刚啃完一本大部头的书,头脑昏涨,正好手头有余英时的这本访谈,就顺便看了。全书主体是香港浸会大学的陈致教授和余英时的先后三次访问(据《后记》,形式是越洋电话访谈而非面谈),后面加了两篇附录,之一是刘梦溪先生访问余...
評分1,直入塔中,上寻相轮。P13 2,虽不能至,心向往之。P12 3,史无定法,史无定理。P57 4: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儒教与其他大宗教相比,只能是一种很宽泛意义上的宗教,如果把儒教看作政治、社会或伦理的思想体系,反而更符合事实。问题便出在“宗教”是一个西方的概念,取任何...
2012年6月6號。
评分粗略掃過,主要以談話的方式講如何讀書做學問。餘先生是很瞭不起的學人,著述頗豐。就是不太喜歡書中口語化的文字,感覺輕浮飄忽,讀著沒勁。不過有些觀點挺有嚼勁,譬如不要帶著先入為主的觀點再去斷章取義地找論據,而應該論從史齣。大緻如此吧,給餘先生加瞭一星。
评分餘英時對所謂海外新儒傢不假辭色,不但聲明自己不屬於新儒傢,連業師錢穆先生的學派歸屬也要代為澄清
评分不如餘先生自己寫的文字好。
评分不如餘先生自己寫的文字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