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灵凤,1904年生,江苏南京人。早年就读上海艺术大学,二十年代开始以小说为主的写作,是创造社第二期著名作家。曾在上海主编《戈壁》、《幻洲》及《现代小说》等文艺刊物。
1938年,他南来香港,在此定居直到 1975年逝世。期间先后主编《星岛日报》及《立报》文艺副刊。著作转以随笔小品及翻译为主,并从事香港掌故、方物的开创性研究。
叶氏著作甚丰,小说集有《未完成的忏悔录》、《女祸氏的余孽》等;随笔有《天竹》、《白叶杂记》; 翻译有《新俄短篇小说集》等。
《香港方物志》的文章记述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风物。叶灵凤表示这不是纯粹的科学小品文,也不是文艺散文,而是一种尝试,将香港的鸟兽虫鱼和若干掌故风俗,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和民俗学知识,将它们与祖国方面和这有关的种种配合起来,这里面有科学也有传说,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成。
书中最让人难忘的,是落下的木棉花。 叶先生写到: 它开在树上的时候花瓣向上,花托花蕊比花瓣重,因此从树上落下的时候,在空中仍能保持原状,这时六出的花瓣却变成了螺旋桨,一路旋转而下,然后“啪”的一声堕到地上。春田偷闲,站在树旁欣赏大红的落花从半空旋转而下,实在...
评分书中最让人难忘的,是落下的木棉花。 叶先生写到: 它开在树上的时候花瓣向上,花托花蕊比花瓣重,因此从树上落下的时候,在空中仍能保持原状,这时六出的花瓣却变成了螺旋桨,一路旋转而下,然后“啪”的一声堕到地上。春田偷闲,站在树旁欣赏大红的落花从半空旋转而下,实在...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的园林专业学生,虽然专业知识差的不行,但是观察绿植的敏锐度还是有的。走在街上,心虽然放空了,眼睛却没闲着,道路两边的行道树是杜仲,围合空间的绿篱是小叶黄杨;掉毛的是杨树,巨贵的是银杏…… 我既没有仔细观察过他们,也没有对他们的树形、花实产生过任何...
评分地方志一类的随笔,想要写好不太容易,首先作者的知识面要很广,民俗风俗文史掌故自不必说,还得有点博物方面的积累。其次,对美有独特敏锐的触觉。再就是趣味性了,这往往是这类文章的要害所在——知识容易有,趣味则往往是天生的, 就算能培养,也得从小钟鸣鼎食耳濡目染的灌...
评分地方志一类的随笔,想要写好不太容易,首先作者的知识面要很广,民俗风俗文史掌故自不必说,还得有点博物方面的积累。其次,对美有独特敏锐的触觉。再就是趣味性了,这往往是这类文章的要害所在——知识容易有,趣味则往往是天生的, 就算能培养,也得从小钟鸣鼎食耳濡目染的灌...
第一次了解到叶灵凤这个人,夏衍说,他对香港的掌故下了很大功夫。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那只会游泳的老虎真是有趣;香港也曾是害虫的天堂;可以当玻璃用的“明瓦”,周作人所写的乌篷船上做窗户用的可能就是“明瓦”吧!介绍了很多香港的动植物,比如说香港最美的一种鸟,蓝鹊。 我读的这个版本,没有插图。恐怕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缺点了。(现在好像出了一种有插图的版本。)因为是集录而成的书,有很多地方会有重复。 总之,这本书用来了解香港的山川风物还是挺不错的。以后有机会我去看看有图的版本。
评分叶灵凤的散文比他的小说要好。
评分叶灵凤的闲情逸致翻来挺好,年轻时没学好冰心,愤青时没学得泼辣,去国拍桌拈芝麻做了个好文青,低头致敬哈哈哈哈。
评分叶灵凤的闲情逸致翻来挺好,年轻时没学好冰心,愤青时没学得泼辣,去国拍桌拈芝麻做了个好文青,低头致敬哈哈哈哈。
评分好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