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学统与人文知识谱系(序)万俊人
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建立、发展及院系调整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改制历程
第二节办系方针
第三节制定规章
第四节战时教学
第五节复校岁月
第六节时代特征
第七节院系调整
第二章教学
第一节课程设置及其变迁
第二节课程设置与学程说明举例
第三节关于文科研究所中国文学部
第三章教师
第一节教师聘任情况
第二节教授简历著述(按拼音排序)
第三节系主任的变更
第四节教授所任职务
第四章生活
第一节战前宁静战时艰辛
第二节身处险境坚持教学
第五章课余
第一节集会演讲
第二节文艺社团
第三节相关刊物
清华大学的史学传统——新史学在清华的成长与顿挫
第一章清华史学的草创与自发成长——留美旧制部与清华史学(1909—1929)
第一节清华留美生与清华史学
第二节清华旧制部与清华史学
第二章“文史之学”与近代学术的交融——中西学术之间的无梁殿(1925—1929)
第一节国学院及其研究工作
第二节“文史之学”与学术薪传
第三章清华史学的近代化转型:历史学系的成长(1930—1937)
第一节历史学系的演进历程与早期发展
第二节罗家伦之大改组与清华史学近代化的提速
第三节近代化史学系的基本建成——蒋廷黻与清华史学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节办学理念、方针与实践
第五节清华史学的内涵式拓展——雷海宗与清华史学
第六节和而不同百家争鸣
第七节清华史学与民国史学界——有关清华史学的一个横向比较
第八节育才模式的探索与人才布局的成型
第九节“理工科抬头”:从“文理并重”到“提倡理工”
第十节清华园非桃花源——学术与社会的互动
第四章三校合璧:清华史学的鼎盛(1937—1946)
第一节三校西迁
第二节师资团队与教研状况
第三节课程设置
第四节人才选拔与培养
第五节放洋与从军——青年报国的他种选择
第六节成绩与隐患
第七节转捩点:战时教育的短板
第八节从象牙塔中到十字街头
第九节复员:重返故园
第五章从复员到撤并:老清华史学的历史归宿(1946—1952)
第一节“学术集团”之重建
第二节质与量及结构的失衡
第三节优化学术布局的努力及挫折
第四节1948年:两个时代的分水岭
第五节老清华与新时代——清华史学之嬗变
第六章余绪:老清华史学之归宿
第一节清华历史学人在大陆
第二节清华历史学人在海外
结语
清华大学的哲学传统
引论
第一章哲学系的创建期(1926—1929)
第一节清华学校时期的哲学系
第二节国立清华大学之始的哲学系
第二章哲学系的发展期(1929—1932)
第一节国学院解散后的哲学系
第二节校政动荡时期的哲学系
第三章哲学系的黄金岁月(1932—1937)
第一节哲学系发展概况
第二节哲学系具体面貌
第四章南迁途中的哲学系(1937—1939)
第一节长沙初建
第二节转进西南
第三节站稳脚跟
第五章西南联大前期的哲学系(1939—1942)
第一节成果初现
第二节百花齐放
第六章西南联大后期的哲学系(1944—1946)
第一节迈向成熟
第二节最后时光
第七章重返北平的清华大学哲学系(1946—1948)
第一节恢复后的哲学系概况
第二节战乱时期的学术成果
第三节学生运动
结语
· · · · · · (
收起)